每个人都有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物质生活富足,而精神生活匮乏的人,会羡慕既有物质又有精神追求的。物质生活不足的,大多会羡慕富豪、有钱人。大部分人只是羡慕,继而向往;有的人会激发出拼劲、干劲,会去努力一把;大部分人还是选择该羡慕羡慕,该怎么生活还是怎么生活;还有很少一部分人,会因为羡慕,进而嫉妒,进而诋毁、诅咒,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前几天看了个小故事,讲了三名女性的谈话。内容很有意思,现在我把这段谈话说一说,暂且把这三位女性称为a女士,b女士和c女士吧!
a:听说某某刚刚换了车。
b:换了什么车啊?
c:听说是奥迪A6。
b:哦,那得七八十万吧?
a:切,不用三四十万,听说某某的30多万。
c:某某老公挣钱很多,现在打开市场了。
b:她老公跑销售吗?
a:卖饲料—是给公司卖的,他还自己卖兽药,打开了好几个养殖场门路。
c:现在光等着收钱就行了。
a:关键是人家还这么年轻啊,你看看人家某某就是有福啊!
话聊到这里,三人陷入了沉默,她们都在心里默默对比各自家庭的情况,心情很不爽。过了一阵儿,b开口说:赚钱也需要天赋,头脑,机遇啊,或许同样的机遇给我们,我们也未必能挣来钱;同样的,如果没有机遇,空有头脑,可能挣钱也不容易,咱们过好自己的日子就好了!
a说:是啊,挣钱也得天时地利人和,有的人不就只有挣钱的命,没有花钱的命吗?
看到这段对话后,a给我一种很不舒服的感觉,她的话语中总是带着那么一丝丝酸酸的味道。而且她的话总在带动身边人的情绪,让人变得低落、沮丧!
这位a女士表现出了一种爱八卦的性格,从他羡慕某某老公挣钱多这一点来看,或许她的物质生活不是很宽裕,或许有些紧紧巴巴。从聊天一开始,她是很崇拜某某的,那么年轻,又找了个那么会挣钱的老公。此时在a的心里,某某是完美的。虽然是这样,在对比她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年龄、自己的老公,哪哪都不后,心里又产生了不平衡。此时的羡慕里开始掺杂嫉妒:凭什么某某有的我没有呢?b的话提醒了她:或许真没办法拥有那些,既然我不能拥有,那别人凭啥拥有呢?
为了寻找心理平衡,便假设了一个理由:有的人,即使有挣钱的能力,未必有花钱的命,反正到头来结果都是一样的,她心里便平衡了。这便是所谓的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酸吧!
我想试着分析一下:她为什么总给身边人带去负面情绪,以及这种酸葡萄心理的来源。
a女士今年43岁,已婚,有一子一女。女儿17岁,上高二,儿子三岁,上幼儿园。她和丈夫在同一家企业,都是一般职员。两人总体收入不算很高,但是工作生活稳定。在未生二胎儿子之前,她一直从事多项兼职工作。虽然兼职收入不多,但是仍然很努力。
a女士出生于普通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农民。她在家中是长女,还有一个弟弟。后来她通过考入中专,得到了现在的工作。
在平时与同事的相处当中还算和谐,同事反映她属于“包打听”类型的性格。在工作中常常因为质疑上司的决策与安排(同时还鼓动身边的同事一起质疑),而很难与上司处好关系。同时,在工作中又常常表现出不自信的一面: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正确与否,持不确定的态度。
从她的自我方面来说,她对自我并没有清醒的认识,对自我的定位不确定。在自我幻想方面与实际能力不符,有自我膨胀的倾向,如果自我膨胀无法实现,又会产生自卑。当面对自尊威胁时,非常脆弱,会用嫉妒的方式,宁愿毁掉别人拥有的,而不是作为榜样去努力追赶。
人际关系方面,她对自己和他人的感知度方面有所欠缺,无法全面的、三维、立体地感知自己和他人。注重于物质追求,说明安全感不高。
在适应方面,主要采用的防御机制是分裂、否认、投射等。冲动控制方面,存在语言上攻击他人的倾向。
认知方面,在自省和事实检验方面有欠缺,心理化能力不足。
所以联系a女士的成长史,可能a女士带给身边人负面情绪的原因,与她没有建立起健康积极的自尊有关,导致其自尊调节能力较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