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名著赏析读书
礼赞生命的颂歌,反观人性的动物小说—— 《野性的呼唤》

礼赞生命的颂歌,反观人性的动物小说—— 《野性的呼唤》

作者: 水行之William | 来源:发表于2019-03-18 17:56 被阅读31次

此版本

作者杰克·伦敦是文学史上有名的硬汉,他的人生艰苦又传奇,他的作品是同时代作家难以匹敌的真实与残酷。读客的这个版本收录了他的四部极具代表性的中短篇小说——《野性的呼唤》《白牙》《热爱生命》和《生火》。 书中的故事都主要发生在加拿大西北部的极寒之地,风格壮烈而阳刚,尽显生命原始的坚韧、勇气和力量。译文质朴有力,比较忠于原文风格。

野性的呼唤

《野性的呼唤》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它赞颂的是世间存活的每一个生命所展现的勇气和力量。这是一只狗的故事,也是关于所有生命的故事,它揭示了生命所本该拥有的自由、美好和广阔。

《野性的呼唤》讲述了一只狗的故事,或者说一只狼的故事,但也是关乎我们每一个人的故事。巴克本是一只养尊处优的家犬,生活在温暖的美国加州,过着富足的贵族生活,有一天它被佣人偷卖到偏远的极地地区,被驯化成一只雪橇犬。

在冷酷严峻、弱肉强食的生存环境中,它变得凶悍、机智而狡诈。面对陌生的环境,恃强凌弱的生存现实,它不得不抛弃文明社会中的尊严与善良。它学会了偷抢食物,学会了如何战斗,学会了干掉欺凌自己的对手而成为领袖。因为它明白“原来这里就是这样一个地方,没有公平,只要倒下,就没机会再爬起。”“为了保命,它会摒弃道德,而这正是它已完全野蛮化的证明。它并非因为好玩才行窃,而是为了填饱咕噜作响的肚子,也因为它尊重棍与齿的法则,所以不明目张胆公然抢夺,而是狡猾地暗地偷窃。简而言之,它的所作所为都是因为‘做’要比‘不做’容易生存下去。”它有着极强的适应力,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作出及时的反应,成为生存环境中的最强者。虽然经历了与人的短暂温情,但在这野蛮的环境下,它还是失去了关爱自己的主人。最终,在狼群的呼唤下,巴克狼性复苏,摆脱了文明社会对它的种种束缚,回归了荒野,获得了本该拥有的自由、美好和广阔。

《野性的呼唤》读来既令人热血沸腾,也会令人泪流满面。因为巴克就像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在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严酷环境下,他不得不放弃原本的尊严与道德,一点点改变自己,使自己越发强大,以适应生活的法则。逼犬为狼,善恶也不过在一念之间。活着,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书中有两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其一是巴克被红衣男子所驯服的过程。不论谁被现实的法则所驯服总是一个惨痛的过程。另一是大维即使因病衰弱,也不愿意放弃拉雪橇的工作。大维似乎只有被套上雪橇的缰绳时,他才有了存活的意义。反思现今,不也有很多人认为工作才是生活的最终意义。可怜的大维工作到至死方休,而最后巴克回归荒野,重返自然,令人体会到生命本该拥有的美好与广阔。至此,才觉得作者有对现代文明的深刻反思。当我们都只为了工作而活时,人也就被异化了。

白牙

《白牙》是《野性的呼唤》的姊妹篇,讲述的是一只狼被驯化为狗的故事。母狼带着幼年的白牙在丛林中偶遇前主人印第安人灰狸,随后白牙被易手给畸形而残暴的白人“美男史密斯”。它被经常带去参与斗狗表演,几乎战无不胜,但在跟牛斗犬奇洛基相斗时险些丧命,幸而斯科特赎买下了垂死的白牙。经过斯科特的悉心照料,白牙很快伤愈,并开始渐渐熟悉文明世界的生活规则。白牙虽同巴克一样经受了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的洗礼,但充满爱和关怀的环境使它最终走上了从野性向文明归化的道路。

写作《白牙》之时,正好是杰克·伦敦和他的第一任妻子离婚的时候,而他和夏弥安·基特里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确定,此时的杰克·伦敦心情沮丧,失去稳定家庭生活的他可能内心渴望一种新的安定的生活,所以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他要写一本《野性的呼唤》的姐妹篇,而不是续集,他要把整个过程倒转过来,“不再描写一只狗的丧失文明的退化,我打算描写一只狗的进化与文明,描写它的爱家、忠诚、爱、道德以及所有的礼仪和美德的发展。”

热爱生命

《热爱生命》通过讲述一个孤独的淘金者在荒原上陷入困境,最后抛弃黄金,克服重重困难,得以生存的故事。展现了人性的伟大和坚强,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其中人与病狼的搏斗,与《老人与海》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不放弃任何生存的机会,就是热爱生命!

淘金者抛弃黄金,也是对文明人错误追求的一种放弃。

生火

《生火》讲述了一个人和一只狗在寒冷中行走,人因藐视自然被冻死,而同行的哈士奇却凭借古老的本能存活的故事。

本篇小说经常被评价家认为是自然主义的代表作。杰克·伦敦很早便认识到人需要敬畏自然,在冷酷的自然面前,人的生命极度脆弱。

杰克·伦敦

约翰·格里菲斯·“杰克·伦敦”·钱尼(英语:John Griffith "Jack London" Chaney,1876年1月12日-1916年11月22日),美国20世纪著名现实主义作家。

相比于大多数作家给人的大腹便便或瘦骨嶙峋,杰克·伦敦可谓是作家中的运动员与冒险家。

杰克·伦敦于1876年出于美国旧金山一个破产的农民家庭。为了贴补家用,他8岁时就在牧场当童工,10岁开始在加州的奥克兰当报童和码头小工,13岁进入奥克兰的一家罐头厂工作,一天工作10~12个小时。或许是因为高强度的工作依然不能维持生计,他便买了艘小船开始偷盗私人牡蛎,15岁时被人称为“牡蛎海盗王子”。可能是他的驾船技术太过高超,他后来又被聘为加州渔业巡警。

17岁时,他在一艘捕猎船上做水手,经过日本,在白令海一带捕猎海豹。途中他经过了严寒、风暴和最沉重的苦役锻炼。远航归来后,他发表了第一篇作品《日本海岸的台风》。18岁的他竟失业了,便参加了失业工人组织的“工人军”向华盛顿进军,之后便在美国和加拿大各地流浪,并因此坐过牢。

19岁的他回到中学读书,20岁的他考入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但最后还是因为缺钱而辍学。21岁的他前往加拿大的克伦代科地区,开启了淘金冒险之旅。由于缺乏新鲜水果和蔬菜,他得了坏血病,空手而归后,开始专心写作。

他之后作为记者,前往伦敦的贫民窟,写出了报告文学《深渊里的人们》;还作为战地记者报道了日俄战争。

1903年,27岁的他发表了中篇小说《野性的呼唤》,使得他在商业上大获成功。之后,他仅凭写作便成了百万富翁。

早年的艰苦生活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英国《卫报》曾评论道,杰克·伦敦“将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全部熔铸到所创作的角色身上,作品无不带有他自身奋斗和成长的印记”。在《野性的呼唤》中,他将自己的第一手淘金冒险经历融入其中。1905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海狼》则结合了他的航海冒险经历,190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马丁·伊登》则是他自身成长经历的写照。

他的小说充满对生命本身的崇拜,精于用刚劲质朴的语言描写在冷峻严酷的生存环境中生命为了生存所展现的勇气、力量和坚韧。他所塑造的努力斗争绝不屈服的英雄形象,一直激励着困境中的人们。而在整个人类文学史上,他的《野性的呼唤》和《海狼》则因其壮烈阳刚的美而备受众人推崇。

成名后,他自建美丽农场践行自己的社会理想,自建游艇环球航行,自己筹建的豪华住宅“狼居”在入住前被付之一炬。1916年,年仅40岁的他因服用吗啡过量死亡。 他的创作生涯只有十几年,却留下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短篇小说以及大量文学报告集、散文集和论文,最著名的有《马丁·伊登》、《野性的呼唤》、《白牙》、《热爱生命》、《海狼》、《铁蹄》等小说。

杰克•伦敦是复杂的,他成长于底层社会,享受到舒适和精致的中产阶级生活后,依然向往回归野性;他在作品中抒发了对苦难大众的无限同情和悲悯,杰克的一生“犹如一场从未松懈过的漫长探索,探索本身就是目的”。杰克•伦敦辞世百年之际,《卫报》给他这样的评价:“孤独的斗士,毕生都在探寻生命的意义,正如他在座右铭中所言,‘我绝不会为了苟活而虚度光阴’。”

读完这本《野性的呼唤》,你会意识到生活本有的残酷,但也会获得生存下去的勇气、坚韧和力量。杰克·伦敦是世界文学史中为数不多的,告诉人们生存真相的作家之一。如某位豆瓣读者所言“他的作品是铁锤,不是麻醉剂”。

I would rather be ashes than dust!

I would rather that my spark should burn out in a brilliant blaze than it should be stifled by dry-rot.

I would rather be a superb meteor, every atom of me in magnificent glow, than a sleepy and permanent planet.

The function of man is to live, not to exist.

I shall not waste my days in trying to prolong them.

I shall use my time.

——Jack London

我宁愿化为灰烬,也不愿做一粒尘埃;我宁愿做一颗超级流星,让自身的每一个原子都散发出夺目光芒,也不愿做永远昏睡的行星。人的使命不是存在,而是好好去活,我要好好利用我的每分每秒,绝不为了苟活而虚度光阴。

——杰克·伦敦

相关文章

  • 礼赞生命的颂歌,反观人性的动物小说—— 《野性的呼唤》

    此版本 作者杰克·伦敦是文学史上有名的硬汉,他的人生艰苦又传奇,他的作品是同时代作家难以匹敌的真实与残酷。读客的这...

  • 《野性的呼唤》--由野性,到人性

    这篇小说算是我读的最早的一批小说了吧。重新读起,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作品讲述巴克原是米勒法官家的一只爱犬,经过了...

  • D27T

    《野性的呼唤》 《野性的呼唤》是杰克·伦敦最负盛名的小说。《野性的呼唤》故事围绕着当时社会中盛行的淘金热,将在这种...

  • 读《动物之家》

    《动物之家》这本书封面上写着这样的几句话: “聆听自然的野性呼唤”“感受生命的爱与激情”“动物与人类共同谱写的和谐...

  • 野性的呼唤,生命的归宿

    1, 电影《野性的呼唤》主要讲一条叫巴克的狗狗的故事。 它非常聪明、调皮,体型比一般点狗大很多。 它幸福的生活在庄...

  • 苦难与意义

    读完《野性的呼唤》,让我想到了前段世间读的《活出生命的意义》。《野性的呼唤》是一群狗狗的“麻烦”,而《活出生命的意...

  • 读书笔记-《战马》

    小时候最喜欢的小说是杰克.伦敦《荒野的呼唤》,许是一直过着圈养的生活,所以特别羡慕狼这种动物身上的野性...

  • 读《野性的呼唤》

    文/忆樱季节 这几天几条狗的影子始终在我的脑海里嚎叫,让我心绪不定。这是读完杰克.伦敦动物小说《野性的呼唤...

  • 小说 | 《野性的呼唤》续写

    写这篇续的原因只有一个,因为桑顿(Thornton)给了巴克(Buck)此生最大的温柔,我不忍心他从此在Buck的...

  • 《野性的呼唤》追寻答案

    《野性的呼唤》是根据杰克伦敦1903年的小说《野性的呼唤》改编而来。讲述了巴克原本作为法官的爱宠生活在加州无忧无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礼赞生命的颂歌,反观人性的动物小说—— 《野性的呼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cmbm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