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4588702/a4579d09aa72e09e.jpg)
家长们一定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在孩子遇到问题哭闹时,如果你和他苦口婆心讲道理,或是想让他停止错误的行为,孩子通常反应是不听的,也不会配合甚至会和你对着干。
为什么会这样呢?需要怎样才能处理好这类的事情呢?
在这位妈妈和儿子的对话中,两种不同的沟通方式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
儿子很喜欢吃妈妈做的甜品。因为含糖量太高怕蛀牙,每次只能给一小碗的量,他吃不够。心情好的时候不闹,遇上心情不好时他能为这个甜品哭一个小时。
第一种沟通方式:
在儿子哭闹想要多吃甜品时,
妈妈说:“嫌少吗?吃吧,你也知道只能吃这么多啦。哭不哭都是那么多,要是嫌少就不吃啦。”
结果他就开始不断地啼哭。。。
整个事件中让孩子困扰的是:喜欢吃甜品,但是一次只能吃很少。
孩子的感受:不开心,遗憾,想多吃点
第二种沟通方式:
在儿子哭闹想要多吃甜品时,
妈妈说:“嗯,甜品很少哦,那么好吃的东西给那么少!要是能多给些就好了。”
儿子居然不哭了,只是仍然一脸的不开心。
妈妈说:“甜品么好吃的东西,一次只能吃这么少,心里有点不开心啊!”
儿子用力地点了点头。
妈妈:“要不是因为它含糖太高会蛀牙,我一定给儿子吃个够!”
儿子开始自己用勺子吃起来,吃完了咪咪笑。
妈妈:“妈妈给你甜品吃,你好像忘了说什么了吧?”
儿子过来抱着妈妈,甜甜地说:谢谢……
妈妈只是简单地读出了孩子的想法再加入了同理心,效果居然那么不一样!在整个过程中读出了让孩子困扰的事情和他对此的感受。孩子的行为已经完全发生了变化。
小贴士:
在孩子遇到问题,不开心哭闹时,需要先处理他的情绪,然后再调整行为。
一.通过情绪的认同和舒缓,再去引导行为,不仅沟通效果会好很多,还可以帮助孩子获得一个了解自己情绪和内在状态的机会。
二.当父母把注意力放在解读感受和情绪时,孩子被关注的感觉就会很强烈。而当这种感受被接受和理解的时候,孩子会更坦然,更有力量去面对自己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