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是每一个人学习和工作,生活中避无可避的组织活动,会议发言是一项令很多人感觉恐怖的活动,对于内敛的中国人更加如此,性格和民族习性使然。在公共场合说话对于大多数人都是障碍,何况发言。人的内心平衡导致常见的场面是会上不说,会下狂说的尴尬现实。
我自己就是一个内向的人,即使自己开公司之后也是推出总经理,自己躲在技术部门里面,虽说市场业务也在跑,但是还是以协调为主,随着在行业时间久了,存在着,有些场合的说话,发言赶鸭子上架也做了,对于躲不过去又要必需做的,内里追求完美的自我就受不了出场发言的尴尬,不知所云的落魄局面。于是乎开始研究和学习怎么写会议的发言。
首先感谢这个互联互通互惠的网络便利世界,更容易跟大牛学习,全方位地学习格式、发言内容、阐述内容的对象研究、如何发言的技巧,一切学习从模仿开始。
首先、越短的发言越难,10分钟的发言,至少花3小时以上准备。一段会议的发言,某种程度上本质就是一场小小的演讲。演讲用时越短,精练程度越高,取舍更加高度的严苛要求。TED掌门人克里斯•安德森在《演讲的力量》中分享的一个案例:有一次,伍德罗·威尔逊总统被问及他准备一次演讲需要花多长时间,他的回答是:这取决于演讲的长度。如果是一个10分钟的演讲,那我需要两周的时间准备;如果是半个小时的演讲,我需要一周的时间准备;如果我能讲多长时间就将多长时间,那我就不需要做任何准备,马上就可以开始。真的是废话容易,干货难,言而有物确实是高要求的。
短小精悍,简单凝结,凝练型演讲的错误方式是:涵盖所有你认为需要讲的内容,只要将其缩短即可。
有一个简单的等式:内容庞杂=阐释不足。永远要记得:成功演讲的秘密就在于所删减的内容,少即是多。
其次,如果我们肯花功夫,带着“10分钟的发言,至少花1小时甚至10小时的时间去准备”的心态做,我们将会打破恐惧,参与的会议会带给与会者高效而且有价值。
说了那么多,应该怎么准备一场会议的发言呢?
1、搞清楚自己需要发言多长时间?
编写纲要,备稿,10分钟的发言内容,大概是2000-3000字之间,看个人语速和节奏,我自己语速偏缓慢,基本上控制在2000-2200字。不重要的时候写好简单纲要,重要的一定写好逐字逐句的演讲稿。在练上5-6遍,找出节奏,时间点分布。
2、明确会议目的,提前了解会议的目标是什么?
参加会议之前,想想自己想要什么结果?有的放矢,不然的话就变成为讲而讲,答案越明确,成功几率越大。发言也是一种对话,只是一对多的局面。能够将与会者的耳朵主动收音才是成功的第一步,找出价值奉献点。
3、搞清楚听众是谁,他们的背景和专业水平如何?
涉及专业的发言,其实就是翻译的一个过程,并不是每个人都是专业的,有些专业名词尽量使用大家能理解和听懂的语言,一旦听众云里雾里,那是失败的。
4、会议发言的核心内容:
4-1、标题要清晰明确,用短语或者一个句子将要点传递出来。
要直观,明了。如“10分钟的发言,至少花1小时甚至10小时的时间去准备”,“1000字的输出需要10万字的输入”,资料的收集和日常的储备相加可能还不止。
4-2、开头要把最精彩的内容跑出来。
就是所谓的标题党,因为现在的社会节奏更快,人们的耐心更低。从新闻界中看到,记者的写法,很少读者会把一条新闻从头到尾读完,甚至看完标题就完了。
4-3、把内容做一个概述
现在的写个文章都标注多少字,阅读需要多少时间,真是可怜啊,而且获取的关注和点开阅读数少的可怜,获取注意力更加奢求,头部效应太强大。强大的让大家如蝼蚁般存活。所谓的概述就是发言的路线图,已故的乔帮主就是个中高手。
(1)告诉大家你发言的时长和安排。
(2)内容梗概。 TED中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开头,他说:“今天我想给大家讲三个我自己的故事。不讲别的,也不讲大道理,就讲三个故事。”朴素。简单,听众一听就明白。
(3)设定互动规则。
(4)传递你的感受、情绪。这点非常关键,因人而异,有备而去。
(5)信息要聚焦。
(6)共情,多点考虑听众需要什么?
以上是会议发言准备的一些小心得,希望有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