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是一种力量,努力经常被鼓励,这种以量变堆积修成正果,绝不只是低水平的重复,是有精进在支撑,还有范式和框架的微创新在循环。
努力本身也是一种天赋,有人对努力的理解、对努力程度的实践,就是会比别人高。
比如,都是出门拜访客户。
有人觉得,一天拜访3个,就算是努力了。
有人觉得,一天拜访6个,才算是勉强合格,拜访10个,才算是努力。
时间拉长,差距也就显现出来。
这个表述,是建立在数量能够战胜质量,在博概率的工作中,销售算是这种逻辑,创作也是这个逻辑,选房也是这个逻辑。
但在其他的领域中,比如炒股,交易本身是有损耗的,动的越多,反而会亏的越严重。
在这个领域,努力的体现,就不在于动的频率,而在于动手之前,做的思考和筛选,在脑不在手。
除了这个角度外,在努力堆数量的同时,要不断在小范围上,去找新的标杆,去找微创新,要不断迭代。
不能一直停留在低水平的重复。
否则,把自己累死,没有范式和框架上的创新,也照样不会取得更大的成就。
比如,一个年轻人,遇到发展瓶颈:
33岁,年收入卡在50万左右,好多年了,为什么上不去?
赚钱的框架,被卡死在那里,在30-50万里,不断徘徊。
时好时坏。
好的时候,沾沾自喜,坏的时候,惊恐万分。
从来没想过,年入100万的打法,甚至年入300、500万的打法,别人是怎么做到的,有什么可以借鉴的。
他开始想,现在33岁,在40岁之前,就有机会能做到。
他现在浑浑噩噩的,从来不想,等他到40岁,就是被职场辞退的命。
居安思危,得有三年规划,五年规划,甚至十年规划。
思考和筛选,在脑不在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