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期结束,次日一早,天微微亮,翻着鱼肚白,淑珍就醒了,好像机警的士兵准备出征,她兴奋地爬起来,自己打包行李,准备彻底离开这个地方。想到这,犹如鲤鱼跳龙门般的解脱。打包完,隔着窗子最后看了一眼这所民办学校。在这待了差不多一年,这是她最累的一年,比高考还要累。分内的事要做,分外的事牺牲睡眠也要强撑着。而今终于送走了学生,也算心安了,可以放心地离开了,不必违心地去应酬。淑珍早已经跟刘校长打过招呼。就在前几天已过不惑之年的刘校长还依依不舍地挽留淑珍,说到动情处还拍了拍淑珍的肩膀。淑珍已经见怪不怪,微笑着感谢一番。刘校长最后豪爽地说,以后有什么事尽管找他。一时像仗义的大哥。淑珍微笑着说只要自己最后一个月的工资给她就好。淑珍当时心想还要找你,饶了我吧。刘校长大方地表示那是应该的。
淑珍感觉这离开竟然有点偷偷摸摸,有点不辞而别。除了那两位朋友,她没有告诉任何人。走是光彩的,但这只是自己的事,她选择悄悄地离开。确实有点落寞,不像刚来时那么隆重,受到特殊待遇,还有个副校长对她如同己出。可当她考上研,决定走时,一切都变了。不少老师背后对她指指点点,好像有见不得人的事,当淑珍走过去时,她们又噤若寒蝉,装作若无其事。淑珍知道自己被领导重视,一些人早已眼红,心里不平衡。她也不在乎,依然我行我素。估计这让那些好事者特别没有成就感。那些难听刺耳的话早已随风飘走,对自己没造成任何影响。何况自己又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研,这更让那些不求上进的老师羡慕嫉妒恨,自然成为了他们嫉恨的对象。
淑珍理解那些老师不求上进也看不得别人飞黄腾达。他们想不明白,凭什么好事都被她占尽。淑珍觉得自己只是不太主动,不善于笼络人,这却被人误以为清高。虽说淑珍只有两个往来的同事,但那两位同事是真心待她的。淑珍还清楚地记得一位女同事特意带她去自己家里吃饭,虽然这位同事与公婆在一起住,让她这个貌似“不合群”的异乡人感觉到难得的温暖,像冬日的暖阳,融化掉心理的灰暗和孤独。当淑珍向她倾诉自己被排斥,感觉孤独无助时,这位同事像知心大姐一样开解她,帮她化解心中的烦恼。还有提前辞职默默在家里备考的张同事,正是她的鼓励,自己也去报考,两人成为“战友”。张战友很豪爽,一有时间就打电话让淑珍去她家蹭饭,连她的亲戚朋友甚至七大姑八大姨都见过淑珍,好像淑珍成为了她家里成员的一份子,淑珍在那里享受到真诚的关怀。
当这两位朋友得知淑珍考上研究生后,诚心地祝福她,临走前还一起吃了饭,算践行。淑珍有点不舍,这仅有的不舍留给这一年始终如一的友情。正是这两位好友的欣赏鼓励,让她更有动力和勇气追求自己的梦想。淑珍在心里特别感激她们,心想着,有朝一日,自己小有成就了再回来看她们。
淑珍收回思绪,拿起手机,一个人叫来了车,临走又回望了一眼,屋里空空如也,只剩下孤零零的板床和一张破损的课桌。淑珍上前摸了下留有字迹的课桌,那夜以继日伏案看书写日记的夜晚好像就在昨天。那些陪了她一年的书大部分都送了人,还有一些杂物都给了楼下的清洁工。清洁工感激地说谢谢。淑珍笑说客气了。淑珍想:这些对自己没用的东西送给真正需要他们的人也算是物尽其用吧。
淑珍毅然走出门,上了车,看着窗外呼啸而过的大树、那些熟悉的建筑和街道,心里莫名有些感伤。不是失去了什么而遗憾,而是真要离开这个奋斗过的地方,那些过往让自己有些淡淡的忧伤。离开是为了更好的未来。这是淑珍所追求的。因为她不想过一眼就看到头的日子,不想在这随便找个男人草草过一生,不想在这缺少文化氛围的地方随波逐流,变成思想贫瘠的人。她要改变现状,唯有跳出这个地方,去一、二线城市寻找更大的平台、更好的机会。
未来是不确定的,但这个未来是她自己选择的,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只要听从自己的内心,做自己,这已足够。淑珍已打算好,先回家陪伴父母一阵,再去做些兼职,多攒钱,为读研做准备。过两个月就该入学读研了。没想到自己离开校园又重返校园,只不过校园性质不同,自己角色也转换了,由老师变成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