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年前,江县发了一次大水,所到之处,一片汪洋,民众苦不堪言,老人说,当年的大水到了宁县已经小了很多,并在这个戴家湾原址改变了流向,转成一个直角往南边径向流去,老人说,大水没能过去的原因是这里曾经有一个制砖场,大量垒高的砖块挡住了大水,于是成了现在L形状河道,人们依水而居。建造瓦房,几代下来,形成了戴家湾。戴家曾经是这里的富农,一代代子嗣成长,形成了戴姓为主的村落。
现在,戴家湾的L形拐角位置已然成了村落的中心,合围起来的场地成了公共聚集场所,早年有富人在这里铺设了青砖,足有篮球场这么大,让这里愈加有了人气。几个货郎,南来北往歇脚的,茶铺,剃头担子,东二婶三瓜两枣搁置这里出售,李家大妈卖掉几只草鸡想添置几匹布料,也都选择在这里。
大家开始称作此地“湾口”。
湾口一直在默默进化中,戴家湾成了名副其实周围村落的交通要道,湾口更是周围村民口中的闹市中心。当然,这里也是汇集八卦、故事、戏场的地方。薛仁宝嫁到了湾口时,据说马上成了附近出色的一枝花,她的一把长发空中舞动,湾口河里的鱼儿都能水中惊艳而起,而她的发香能笼罩整个湾口几个时辰,这不,男人们有了停步湾口的理由了。
“这里的风水真好,路过多看看。”
村民心知肚明过客的心思。
“要不要喝上一杯湾口茶,带点粉条回去。”湾口的店铺小老板赶紧打招呼。
看出过客脚步疑惑的样子,店老板取过一个长条凳子往过客身后一放。
“别太累了,歇歇脚,不买东西不要紧的。”店老板心里偷笑。
“这么客气,我领情了。”过客满脸堆笑,落了个顺水人情,眼睛却不住的四处张望。
“这娘们的香气到底从那个方向来的呢?”过客思忖着。
“一会儿,仁宝妹也会来这里晒太阳遛弯,她用的洗发水听说都是西洋货,香飘八里。美貌堪称湾口西施。”店老板看穿了这个过客的疑惑,对着过客添油加醋的宣扬起来。
“是有点渴,也不赶时间,来一壶茶水,三个大饼,甜味的。”过客违心的说,心想,索性在这里把早点将就了。
这是湾口常有的一幕,店老板姓洪名生,四十刚过,一个十来平的瓦房,是戴家曾经的一个猪圈拆掉后改造而成,因为湾口成了小集市,很快都充分的利用起来。出租给了洪老板,洪老板其实不能算是老板,家境不好,老婆常年病秧子,就靠这个十来平的杂货铺维持家养。
在这个普通民众依靠体力才能生养的年代,勤劳和汗水才是生活的保障。洪生就是典型的一户。
洪生在店铺前竖起两根粗壮的毛竹,盖上茅草,成了现今过客歇脚喝茶地方,这里视角宽广,倒是不省事的小伙大叔们的好去处。
洪生店铺旁边依靠瓦房有一个斜面的批盖,四五个平方就是个歇脚地方,当然不能留给洪生,是等待过往的商人雨天躲雨地方,平日里,就是卖鸡鸭、三瓜两枣地方,里面摆了几张小凳子。
村支书便是这里的常客,是他书记职场的宣传阵地。
不出意外的话,半个小时不到,支书便会出现在湾口的道路旁。
每日的对话也有了惯常的开头。
“洪生,今天有什么好玩的事情?”
“今天,大海起早了,拉了一板车黄砖去了东面”。
“洪生,你家今天卖的竹笋怎么占道了。不是约定好不能占道,万一队里的水牛碰了,别说我没提醒你。”
“好勒,老支书!”洪生赶紧出来挪东西。
“仁宝大妹子来溜脚过了吗?”
“这几日估计不会出来了。”
“啥?喔!”支书愣住了,表情很快又显得随意,很快在凳子上坐下了。
雾霭在太阳的照射下,渐渐褪去。湾口周边的瓦房很快露出了棱角,时不时传来鸡鸭鼓噪的声音,还有开关木门的枝丫声,说不清道不明的乡村世界,迷雾里还有多少故事和其中的趣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