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盖闻:善摄生者,陆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本章说解】
本章经旨,主论生死之道,并述人物生死常然之理。乃是太上见世间贪生太过之人,多有姿情纵欲之事,贪生反而入于死地。指明“出生入死”之关要,使人知诫而自悟。
性命之来谓之“生”,性命之去谓之“死”。性属阳,命属阴,在天曰“天命”,在人曰“性命”,性与命本是一。以理言之,其理则一。以阴阳动静言之,则一而为二。人之性命,有生有死,理气禀之于天命,气质受之于父母;理生于气,气合于理。降本流末,互为根柢(dǐ),生生之道自此而始。
所谓死者,只因世人终日凿丧道德,轻生循死,自暴自弃。不能自贵其形,不能自珍其气,不能自爱其神,不能自保其命。元炁不固,百神耗散,此皆是取死之道。
长生健康的关键,就在于气与炁上下功夫。“先天炁,后天气,得之者,浑如醉。”欲修长生,对于屋破药枯,爻损命亏者而言,应重点穷通气和炁之理。通了此理,明了此法,就如前人所云:“屋破修容易,药枯生不难,但知归伏法,金宝积如山。”修可以改变全息体之质,炼可以改变全息体之形。修可以改变躯体之质,炼可以改变躯体之形。唯有“修炼”二字,终生持之以恒,方不负来人生一遭的机缘。如果不修不炼,全息体与躯体一旦分离,由于全息体质量的损耗,将很难有资格再次与新的人体结合,而只能进入更低层次的其它物命之中。
凡欲得长生登真之境者,必须经“道、经、师”三宝的指引,循法而修炼,才能成功。不可执迷于世间法而蹉跎岁月,应当凭德、志、行、信,寻求出世间的上乘法去实践。凡上乘大法,必然遵循无为、自然、无极、太极、阴阳演变顺逆之理。性命双修,由性入命,则性命兼顾,修命则命中重性,命性合一。以修心为统帅,统领性命双修,直趋无为自然大道,返朴归真。
先天之生成与成长、分离与终结,最基本的物质,就是元炁、先天真一之炁的顺变。常道之变,就是虚化神、神化气、气化血、气化精,血化形,形化婴,婴化而为童,童化而为少年,少年化而为壮年,壮年化而为老年,老年化而为死亡,身死灵亡。灵能减耗,再入它躯,再复生死,重重下降,尘生尘死,万生万死,苦海浮沉,轮回不绝,无终无始,不知何日觉悟?
大道须凭觉后参,未觉悟前参不透,永遭沉溺之苦。理不明则法难显,难以穷尽添油接命,再造心身的奥义,难以实践全收添油接命的功验。慧修性命者,始终应当屹立于太极弦上,执两用中,隐显并用。偏重于隐,而时时抓住显;体用兼全,由有为入无为。气居于中,气动则精与神皆动,气生则精与神皆生,气耗则精与神皆损。抓住中间这个“气”,则神与气的两端顺逆变化,即在其中。
现代医学认为,人的生命有三大指标,即脉搏、呼吸、体温。临床医师都是监测这三大指标,外加一个血压,作为常规检查手段。脉搏、呼吸、体温,都是自身内存机制的生理反应,唯有呼吸这一生命指标,与外界联通。
人可以说就是一个无根之树,全凭呼吸与天地相连接。一口气不来,命非己有,呼吸一停,也就意味着死亡的到来。所有生命要素中,虽然皆不可缺少,但最主要的莫过于一个“气”字。对于修真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炁”字。
外呼吸之气,乃是色身之事。藉此气以接济后天,以滋养形体。内呼吸之炁,乃是法身之事,藉此炁培养先天灵质,以养性神。添油接命,使生命返本还原为乾健之体,关键就是归伏固气之法。气固,则身中元炁不会随呼气而出,天地之真炁反而随吸气而入。久而久之,能同时六根不漏,即可补完乾体,继而接续先天。气若婴儿,心同赤子,阴阳混合,混沌不分,出息微微,入息绵绵。渐渐入,渐渐柔,渐渐和,渐渐定。久则呼吸自停,内气不出,外炁反而进入,真炁生发,一阖一辟,往来于天地之间。这种真息状态,“一刻功夫,可夺天地一年之气数。”一息(外呼吸)暂停,方可夺天地之造化。
人之真炁,既可以从天地中夺取,也可以从吸入的空气中分解,为体内所用。后天呼吸中所呼出者,就有自身的元炁随气而出;所吸之气中,亦含有天地正气随吸而入。人如果根源不固,六门大开,精竭气弱,所吸入的天地正气,将会随呼而出,不能贮存。身中原有的元炁,反被被呼出体外,为天地气反夺。鉴于此理,前辈们均极为重视后天呼吸和先天真息,通过后天呼吸,以补亏损;运用先天真息,以修金丹。
常人后天呼吸,都是随咽喉而下,至中脘(wǎn)而回。按现代医学分析,就是完全运用肺呼吸,所吸入之气,亦不能与体内先天祖气相接。庄子云:“众人之息以喉,圣人息之以踵。”玄道理论认为,人所生活的空间,所吸入之空气,并非仅仅是现代科学所分析的有关成分,其中还有现代科学所不能测定的微观成分,这就是“道性物质”。这种道性物质,在肺部进行交换时,大部分不能被吸收利用,而被呼出。身体虚弱时,其吸收比例就会更少,相反还要耗散体内的精华物质。这种道性物质,与体内原始祖炁,有着较好的亲和力。一旦双方相连接,其吸收率将成倍增加,为己所用。
这种道性物质虽与空气混为一体,但可以被意念分离提取,将其送到相应的部位发挥作用。意念力便是这种物质的早期运送工具。前人丹经中曾云:“先要存想山根,则呼吸之气渐次通夹脊,透泥丸,而直达于命府,方才子母会合,破镜重圆,渐渐扩充,则根本完固,救住命宝,始可言其修炼。”这段话讲的是一种渐法,而聚灵法则是顿法,作为添油接命,法中还有法,顿渐合一,才能共救命宝,得以长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