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高中的一个孩子要做咨询,结果是他的姑姑一直在打电话问问题,听的出他家人的焦虑不安,说家里的大儿子可厉害了,自己都没法管了。只要自己管孩子,俩人就争吵不断,孩子甚至放出狠话:再逼他,他会动手打人。
妈妈一直在外地打工,到孩子十多岁上初中才回家来,在至关重要陪伴孩子的时期,妈妈一直缺位,让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交给爷爷奶奶带。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妈妈忽然要管理孩子了,孩子很少有笑脸。有时候会发脾气指责妈妈凭什么管自己。不让玩手机孩子很愤怒,喜欢看小说,妈妈又担心影响学习。
孩子零至六岁,是和妈妈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妈妈的缺位,不是孩子大了买东西给他就能够弥补的,妈妈对孩子而言,是熟悉的陌生人。孩子的重要他人不是妈妈,而是陪伴他长大的爷爷奶奶,而老人能让孩子吃饱穿暖已经尽心尽力了。老人感觉孩子父母不在家,难免会感觉孩子可怜,隔辈亲又让老人处处迁就孩子的缺点,一味的迁就使得孩子任性骄横,难以管理。
建议这位妈妈回顾孩子成长经历,多去了解孩子的喜好,尽量和孩子多沟通交流,而不是简单粗暴的试图修理孩子,逐渐形成良好的亲子关系,只有亲子关系改善了,孩子才愿意和妈妈好好说话,妈妈的话才能对孩子有影响力。不然妈妈说的越多,孩子会越反感。
这不是一次符合设置的严格意义上的心理咨询,只能说是普通的咨询,但是我明白这样的事情在留守儿童家庭中经常性的上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