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孙子兵法孙子兵法系列
《孙子兵法》之虚实篇,避实击虚,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孙子兵法》之虚实篇,避实击虚,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作者: 文史挥墨 | 来源:发表于2022-01-27 23:21 被阅读0次

    《孙子兵法》之虚实篇,避实击虚,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有了这样的意识,才能够灵活应战,充分调动敌人。

    孙子曰:“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

    用兵的规律就像流水,流水的属性,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作战的规律是避开敌人的坚实之处而攻击敌人之弱点。水因地形的高低而制约其流向,作战则根据不同的敌情而制定取胜的策略。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

    所以,用兵打仗没有固定刻板的态势,正如水的流动不曾有一成不变的形态一样。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机动取胜的,就可叫做用兵如神。五行相生相克没有固定的常胜,四季轮流更替也没有哪个季节固定不变,白天又长又短,月亮也有圆有缺。

    公元前353年,魏国攻破了赵都邯郸。这时,齐威王命令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统率大军救援赵国。

    田忌本打算直奔邯郸,同魏军主力交战以解邯郸之围。孙膑不赞成他这种打法,提出了“批亢捣虚”“疾走大梁”的正确策略。

    孙膑说道:“要解开乱成一团的丝线,不能用手硬拉硬扯;而要排解别人打架,自己不能帮助去打。派兵解围,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能以硬碰硬,应该避实击虚,冲其要害,使敌人感到行动困难,有后顾之忧,自然就会解围了。”

    “现在魏、赵相攻,已经相持一年多,魏军的精锐都在赵国,留在自己国内的是一些老弱残兵。大军迅速向魏国都城大梁进军,这样一来,魏军必然回兵自救,我们可以一举而解赵国之围,同时又使魏军疲于奔命。”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意见,率齐军主力向魏国国都大梁进军,大梁是魏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庞涓得知大梁危急的消息,大惊失色。魏军不得不以少数兵力控制历尽艰辛刚刚攻下的邯郸,而以主力急忙回救大梁。

    这时,齐军已将地势险要的桂陵作为预定的作战区域,迎击魏军于归途。魏军由于长期攻赵,兵力消耗很大;长途跋涉使士卒更加疲惫不堪,而齐军则是占有先机之利,以逸待劳,士气旺盛。面对齐军的阻击,魏军完全陷入了被动挨打的地位,终于惨败而归。

    这是历史上有名的桂陵之战。从此之后,魏国在战国江湖上的地位一落千丈,曾经的霸主之尊,也就一去不复返了。

    正是因为孙膑的避实就虚谋略,成功实施围魏救赵策略,才有了桂陵之战的伟大胜利。

    用兵是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高明的将帅应该根据敌情的变化机动灵活、随机应变,这样才能克敌制胜。

    唐朝末年,安禄山起兵反唐,派叛将令狐潮率重兵包围了雍丘。守将张巡留一千人守城,自己带领一千精兵,打开城门,分队冲出。张巡身先士卒,冲进敌阵猛砍,兵士个个奋勇,杀得敌人措手不及。

    如此冲杀往复,三十天后,城中箭矢已将消耗殆尽。张巡想出一条妙计。他让士兵扎了许多草人,给他们穿上黑衣。当夜,月色朦胧,张巡命令士兵用绳子把草人陆续缒下城去。城外叛军见这么多缒城,纷纷射箭,一时间箭如飞蝗。

    射了半天,叛军发觉不对劲,因为他们始终没听到一声喊叫声。直到发现一批上去,又一批下来,方知中计,所射都是草人。这一夜,张巡竟得箭十万。

    当天深夜,张巡把外罩黑衣、内穿甲胄的士兵从城上放下去。叛军见了,都哄起来,以为又是草人。以后数夜,张巡都是如此,城外叛军浑不在意。

    一切准备就绪,张巡发起了总攻。这一日,张巡又把五百名勇士趁夜色缒下城去,勇士们奋勇突进敌营。叛军一点准备没有,立时大乱。接着,叛军的营房四处起火,混乱中,也不知来了多少官军,张巡率军直追杀十余里,大获全胜。

    战场瞬息万变,只有机动灵活,随机应变,不固步自封、墨守成规,才能取得全面的胜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孙子兵法》之虚实篇,避实击虚,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dz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