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词曲赋赏析系列随笔-生活工作点滴
“半江”之水绘实景——古诗修改例话(三)

“半江”之水绘实景——古诗修改例话(三)

作者: 王传学 | 来源:发表于2019-07-23 08:45 被阅读14次

    “半江”之水绘实景

          ——古诗修改例话(三)

               王传学

            唐代诗人高适,早年久留边疆,熟悉军旅生活,所作多边塞诗。其诗大多意境雄浑,情调苍凉,其代表作有《燕歌行》等;也有清丽俊秀的咏景佳作。

            一年仲秋时节,时任两江观察使的高适前往浙江台州视察,路经杭州清风岭,当晚在一古寺庙住宿。只见皓月当空,凉风习习,翠竹轻摇,岭下的钱塘江水涛声不息……诗人观月赏景,诗兴大发,提笔在僧房的墙壁上写了一首诗:

            绝岭秋风已自凉,

            鹤翻松露湿衣裳。

            前村月落一江水,

            僧在翠微角竹房。

            第二天一早,高适又继续赶路。途经钱塘江时正值月落,高适细看江潮,发现月落时,江潮随风而退,只有半江之水。他想到自己用“一江”之水来描写月夜之时的江潮,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便在视察归来时,专门去僧房改诗。可是,一踏进房门,便看见这句诗已被人改过来了。高适感到很纳闷,忙问是谁改的。僧人告诉他,在他去后不久,有一官员从此路过,偶然看见了这首诗,连声赞叹,但惋惜诗中的“一”字用得不如“半”字准确,便不待作者回来相商,径直给它改了。高适暗暗称奇,心想:“这人真是我的一字之师!”后来他多方打听,才得知那位改诗的官员是赫赫有名的大文学家骆宾王。

            由此可见,描写景物,讲究的是准确、贴切。“半江水”符合此时此地此景,因而改得好。

            古人在诗词中写江水时,常常根据江水实景或表达情感的需要,用“半”字来修饰,别有一番情味。

            先看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暮江吟》:

            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珍珠月似弓。

            前两句写太阳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阳照水,波光闪动,半江碧绿,半江红色,描绘出傍晚时分,江面风平浪静,微波粼粼,半红半绿,闪烁辉映,呈现出一幅色彩绚丽的江上夕照图。后两句写随着时间推移,到了晚上,新月初上,其弯如弓;露珠晶莹,如颗颗珍珠,薄暮时分风光,如一幅精描细绘的工笔画。第二句中的两个“半”字,写出了“日落半江阴”(唐 戎昱《采莲曲》)的意境。

            唐代另一位诗人罗邺在写离愁别恨的《江帆》诗中,也写到“半江斜日”,全诗是:

            别离不独恨蹄轮,

            渡口风帆发更频。

            何处青楼方凭槛,

            半江斜日认归人。

            诗的前两句写离别的两种方式:陆上别和水上别;接下来两句写居者对离者的思念、等待、失望与希望等一系列复杂而微妙的心理活动。最后一句写出了一幅极优美的图画:江水,青色;斜日,红色。红色的斜晖投进江水,如同抖开一匹绯红的缎带。在这青、红交融的江水里,有许许多多的风帆归来,这里面有没有她(上句的凭槛人)的心上人呢?“半江斜日”,勾画出了一幅既鲜明又朦胧,既具体又抽象的画面,留给读者无尽的遐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半江”之水绘实景——古诗修改例话(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fx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