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22-04-17

2022-04-17

作者: 王树山书法 | 来源:发表于2022-04-17 08:59 被阅读0次

    王树山书法 名联趣话 (42)

    42、王氏宗祠联

    秋水落霞惊四座;

    桐花栖凤报群贤。

    一、上联:秋水落霞惊四座;

    这是王氏祠堂的一幅对联,上联用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让四座惊叹的典故,隐藏了一个“王”字。

    (一)、为什么说语惊四座?

    1、王勃的出身

    王勃(650——676年):字子安,古绛州龙门(今山西省河津市)人,出身于豪门望族,祖父王通是隋末大儒,王家近八代出过不少官员、文人,王勃在自述中写到:

    乃武乃文,或公或侯。王勃的爷爷王通,创办私立学校,培养出一大批杰出的社会精英。魏征、杜如晦、房玄龄、杜淹、李靖、薛收、陈叔达、姚义等初唐

    开国重臣,都出自王通的门下。人称“文中子”,与老子、庄子、荀子、扬子并列为“五子”。王勃爷爷的弟弟王绩自幼聪明好学,博闻强记,十五岁因拜

    见当时的权臣杨素,名动京城,被京城文化圈赞为“神童仙子”。王勃爷爷的哥哥王度也是超级牛人,著有《北朝春秋》,被同时期的宰相兼“书评”达人陈叔

    达誉为“良史”和《隋书》,遗憾的是这两部书已失传,我们无法窥见其瑰丽的文采。王度创作的《古镜记》,开创了唐代传奇灵异小说的先河。

    王勃的父亲王福畤历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等职,博学多才,精通儒学,著有《王氏家书杂录》。王勃兄弟六人,都以诗文为人称道。王勃的大哥王勔,自小才华横溢,文采杰出。

    二哥王勮也是天才少年,自幼文采斐然,20岁就考中了进士,在唐朝参加科举考试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全国每年的录取人数也就30人左右,“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五十岁考中进士在进士圈里属于“小鲜肉”。白居易27岁中进士,还非常得意地自我标榜:“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他和王勮相比,还晚了7年,不值得炫耀。

    王勮还干过更牛的事情,当时王勮担任凤阁舍人,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令。有一次,武则天同时册封五位皇子为王,负责主持仪式的官员头一天酒喝多了,忘了准备诏书。满朝文武

    都到齐了才发现这个严重疏漏,几位宰相惊恐失色,都为玩忽职守的同事捏了一把汗。王勮见此情景,安慰大家不要着急,他找来五个书吏,一边口述一边让他们书写,

    五篇诏书不但及时完成,而且辞采典丽,在场文武百官无不击节赞叹。王勮因此名扬四海,后来官至天官侍郎。就连王勃父亲的好友,十分狂傲、从不夸人的杜易简(杜甫

    爷爷的堂兄)都逢人就夸:“老王家的三个儿子,真是三株树啊!”三株树的典故出自《山海经·海外南经》:“三株树在厌火北,生赤水上。其为树如柏,叶皆为珠。

    一曰其为树若彗。”杨炯在《王勃集序》中曾盛赞王勃的两位兄长:“兄勔及勮,磊落词韵,铿鍧(hōng)风骨,皆九变之雄律也。”

    2、王勃的才华

    王勃遗传了家族中优秀的基因,将天才发挥到极致。六岁时就能写一手好文章,是当时出了名的神童,开始在大唐的文学圈里发出耀眼的光芒。据《旧唐书》载:“六岁解属文,

    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株树也。”杨炯《王勃集序》上也说:“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经,成乎期月,悬然

    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麟德元年(664年),王勃上书右相刘祥道曰:“所以慷慨于君侯者,有气存乎心耳”。刘祥道赞其为

    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王勃9岁,读颜师古注解的《汉书》,边读边批注,给颜挑出了一系列错误,撰写成10卷的《汉书指瑕》出版发行,畅销一时。颜是

    初唐有名的大儒,研究《汉书》的专家,相当于现在顶级大学里的顶级教授,一个九岁的小学生能指出教授的错误,还撰写成论文发表,这是多么优秀啊。10岁王勃已经饱览

    “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背得滚瓜烂熟,分析得头头是道。公元664年8月,14岁的王勃等到了时机。刘祥道被朝廷任命为右相,

    巡行关内,王勃抓住这一难得的机会,毛遂自荐,及时呈上《上刘右相书》,阐述政治主张和政治见解。赢得刘祥道击节赞叹,大呼神童,当即就向朝廷写推荐信,把王勃狠狠

    地夸了一番。公元666年,16岁的王勃凭借刘祥道的推荐信,参加了朝廷举办的幽素科考试,一举高中,授予朝散郎,成了大唐最年轻的公务员。

    3、滕王阁来历

    滕王阁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赣江滨。唐高祖李渊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公元653年)建造,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

    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的目的,就是为了歌舞享乐需要。这座江南名楼建在唐朝繁盛时期,后阎伯屿为

    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写了《滕王阁序》,此楼因王勃的《滕王阁序》很快出名。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

    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4、为什么语惊四座?

    《滕王阁序》是千古第一骈文,也是千古第一散文,这是王勃的封神之作。曾有人说张若虚的一首《春江花月夜》是孤篇盖盛唐,而王勃的《滕王阁序》是千古骈文震古今。

    虽然《滕王阁序》仅有773个字,但字字皆如珠玉。短短的一篇序文创造了29个成语。如人杰地灵,物华天宝,高朋满座,萍水相逢……其中最有名的当属: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公元675年(唐高宗上元二年)为庆祝滕王阁新修成,阎公于九月九日大会宾客,阎公:阎伯屿,时任洪州都督。都督是掌管督察诸州军事的官员,唐代分上、

    中、下三等。据《新唐书·文艺传》记载,滕王阁诗会:“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据唐末王定保在《唐摭言》记载。原来阎公本意是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

    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阎公初以“更衣”为名,愤然离席,专会人伺其下笔。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

    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沈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再也坐不住了,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出立于勃侧而观,

    当写到“老当益壮,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闫都督连连点头,音律、对仗、用典、词藻,把汉字的美感发挥到了极致。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这就是王勃才华横溢,

    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后来,唐高宗读了《滕王阁序》,也赞不绝口,此乃千古绝唱,真乃天才也!让人去找王勃,要重用他。可惜王勃已经不在了,在探望父亲的归途

    中溺水身亡。一篇773字的文章,创造了29个成语,让都督闫公从愤然离席,到沈吟不言,再到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王勃永远辉煌在初唐

    诗坛的天空中。

    (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为什么是千古绝唱?

    从特色看:

    1、化用无痕,清新自然。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不是诗胜似诗,它的意境比诗更美。最早刘勰《文心雕龙 知音》里有“夫麟风与麏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

    这样的成句。庾信在《马射赋》中有:“落花与芝盖同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这句话被称为千古绝唱。句式是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从对仗

    的角度去比较王勃与庾信文句的对比,会发现王句的长处在于上下句都能“句中自对”,而庾句则不能。“落霞”是指彩霞而不是形如鹦哥鸟,景色是点、线、面结合。孤鹜尽

    管不一定只有一只,但是不会太多;落霞也只能是天边的一线或一小片(位于西天)而非满天;而秋水与长天却是地道的一个广阔的画面,由此,点线面巧妙结合,写景极富

    层次性。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好似齐飞,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非常美丽。化用成句而无痕,清新自然。

    2、对仗天成,巧夺天工。上句的“落霞”、“孤鹜”与下句的“秋水”、“长天”是名词性短语,对仗考究。而更绝地是,上下句中又各自成对,也就是格律上

    的“句中自对”:“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当然,在大唐律诗里,这些都不算什么,如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陆游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等都是句中自对。不同的是杜甫这句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都是主谓短语,

    且直接连缀成句没有虚词。“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是:正值雨过天晴,虹消云散,阳光朗煦,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

    这一句素称千古绝唱。对仗工整,言语华丽。

    3、动静自如,以动衬静。上句写动,霞、鹜“齐飞”;下句写静,水、天“一色”。一动一静,以动衬静。上句侧重于目随景而动,突出景物状态;下句侧重于心,因景而静,

    突出景物色彩。画面和谐,美不胜收。这两句对仗工整,孤鹜是在“飞”,云霞是在“落”,只有天空是凝然不动的。微风过处,秋水会不断地泛起涟漪,涟漪过处,水面上

    倒映着的景物被荡开后,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鱼虾等等。这是一幅流动的美丽图画。画面和谐,美不胜收。

    作为一种发现、一种定格,将静中之动、寂中之欢着笔于大自然的意妙、博远、浩渺,通过彩霞飞缕、孤鹜争翔,表达了经纬交错相携、明暗暖冷相加、色彩明丽流动

    变幻的万千气象。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视野开阔,相映增辉。“秋水长天”“霞鹜齐飞,”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上句着重于

    目随景而动,下句着重于心因景而静。

    从效果看:

    1、画面美丽。夕阳之下,晚霞绚烂耀眼,而孤鹜的颜色以绿、褐、紫等为主,属于冷色,而且它们之间是补色关系。在效果上,能使双方达到最大的鲜明度。王勃巧妙

    地运用了这一对比,使整个图案显得格外地鲜明而美丽。孤鹜是在“飞”的,云霞是在“落”的,只有天空是凝然不动的。秋水虽然平静,但并不是冬天的止水,水面上

    微风过处,秋水水面会泛起涟漪,涟漪过处,水面上倒映着的景物被荡开后,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鱼虾等等。这分明是一幅流动着的美丽图画。

    2、层次清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层次感很强,这里的层次感包括色彩和空间的层次感。秋水、长天是蓝色,落霞是火红色;孤鹜是褐紫色。所以色彩

    分明,富有层次感。“长天”位于最顶端,长天之下有“落霞”,落霞之下是孤鹜,孤鹜下面还有秋水,自上而下的4个意象在空间上也层次分明,色彩美丽。夕阳之下,晚霞绚

    烂耀眼,而鹜的羽毛是深色的,加上是逆光,所以孤鹜近乎一个暗影,而晚霞不可能遮住西边半个天空,尚在碧空显露,碧空相对于落霞光度稍逊,但相对于孤鹜来说却较亮,

    它们——孤鹜、落霞、碧空——就成了明暗的对比——孤鹜的影子更加深暗,晚霞和碧空则更加灿烂。孤鹜的颜色以绿、褐、紫等为主,属于冷色,而且它们之间是补色关系。

    晚霞的背景是晴空,它是蓝宝石色的,和晚霞的颜色也是互补色的。当互为补色的两种颜色相邻时,能构成最强的对比,在效果上,能使双方达到最好的效果

    王勃巧妙地运用了这一对比,使整个图案显得格外地鲜明而清新。

    3、特点突出“秋水共长天一色”,在天边,天空和水面这两个本来并不相交的平面经过持续的变 化相交了,这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并能使人感到整个画面具有三维

    立体空间的真实感。不仅如此,“秋水共长天一色”把人们的视线引到水天相接之处,这是人们视线所能达到的最远的地方。而“落霞与孤鹜齐飞”又把人们的视线引到天顶,

    这是人们视野中最高处。这一景象又映在秋水中,使具有最大高度的景物又有了最大的深度。有远有高有深,境界开阔,特点突出。

    4、虚实并美。碧空高深无比,红霞稍低些,而孤鹜又更低,这就有了三个层次,而它们下边又有秋水。秋天的水是宁静的,当“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时,天上的画卷自然地映

    在水中,所谓“天光云影共徘徊”,水中又有了三个层次。而且,在天上越高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就越深。这就构成了实景与虚景的对比。微风过处,秋水泛起涟漪,平

    滑如镜的水面上倒映着的景物会被荡开,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这和水面上的映像构成了虚实并美。

    5、引人入胜。“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充满了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思考,“落霞”“秋水”“长天”这些都是无生命的自然景象,晚霞长空亘古常存,而

    “孤鹜”却是有生命的,“孤鹜”在它们之间掠过,只是一个匆匆的过客,就像是人在天地之间走一遭一样,这个“孤鹜”何尝不是作者的缩影。这里,前者成了后者活动的

    背景,而后者则是前者中一个有情感、有意志的动点,令人想到无生和有生;给人一种永恒和短暂的感觉;“孤”鹜与“落”霞齐飞,一只“孤”鹜,缘何而孤?飞向哪里?

    ……令人顿生情思;“秋水共长天一色”,远方水天相接之处,茫茫缈缈,哪里是王勃的思绪所在?那里景色又如何?……给人以无穷的遐想。正如苏轼在

    《赤壁赋》中说“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描绘地不仅是一幅视觉盛宴,也有着对宇宙人

    生的思考,这一句虽然不是诗,但它却是比诗更美的千古绝唱!雨后的天空,乌云消散,阳光照耀着大地。阳光映射下的彩霞与孤鹜一起飞翔。大雨后的江水显得异常的

    充盈,远远望去,江水似乎和天空连接在一起。落霞是绚丽的,多重的,孤鹜是清淡的,单一的,落霞是自上而下的,孤鹜是自下而上的,秋水长天,天水相接,浑然一体,

    远近、上下、立体式的展现出一幅深秋江天图,引人入胜。

    二、下联、桐花栖凤报群贤。

    下联是用王士祯《蝶恋花·和漱玉词》的典故,词中有“忆共锦衾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的名句,流传一时,赢得时人的交口称赞。漱玉词是北宋女词人李清照的

    词集。《蝶恋花·和漱玉词》是王士祯创作的词。王士祯是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

    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初名士禛,因避雍正帝之讳曾被改作士正,乾隆时命改士祯。(1655)进士,授扬州府推官,

    官至刑部尚书。为清初诗坛宗师,其词清隽处类其诗。这首词写闺中怀人。上片描写女主人公春夜无眠、孤寂愁闷的情景;下片写女主人公回忆昔日与郎君共享天伦之乐,最后

    又回到现实,衬托出她的凄苦愁绝之情。全词比喻恰切,绮思丽语,委婉真切地表现了一位独守空闺的女子苦思郎君的情态与心理。这是《衍波词》中的名作。“郎似桐花,

    妾似桐花凤”的比喻清新尖利,以致词人被称做“王桐花”。《蝶恋花·和漱玉词》原文如下:

    凉夜沉沉花漏冻,欹枕无眠,渐觉荒鸡动。此际闲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忆共锦衾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往事迢迢徒入梦,银筝断续连珠弄。

    上联和下联都隐藏了一个王字。这样的对联贴在王家的大门上,借用名人夸赞了王家的人才济济,自夸却不显露,得意却不骄傲,令人拍案叫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2-04-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gke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