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杨绛先生在《一百岁感言》中所写到的: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当再一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竟是热泪盈眶。不得不说,自己正在越发的走向成熟,虽然距离人生的边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但寿命却是不由自主的,终究要走上“回家”的路。
每个人都会老去,都会走向共同的归宿。这样想来,不免被浓重的灰暗所笼罩,压得自己快要喘不过气来。但活在当下,当下便是最好的安排,未来也不外如是。而自己能做的,便是打造一套量身定做的华美的袍。
总以为“老去”是一件比“死亡”更令人恐惧的事,却终究无法拨弄命运的琴弦,找到时间的碎片,让时光定格在最美好的年华。
或许这正是不成熟的表现。但谁说成熟就一定得看破红尘,目空一切?
成熟不是看破,而是看淡
我们可以一直很幼稚,有时候幼稚也是成熟的一种表现形式。
成熟不是脱下破洞的牛仔裤,换上笔挺的西装,不是褪去青涩的外表,有一张饱经风霜的脸,也不是刻意的伪装自己,装出一副深不可测的样子。
成熟就像是一张弹簧,松弛有度,收放自如。不会过度的拉伸或加压而使自己变形扭曲,失去它本该有的形状。
你可以始终保持着童真,不论何时都充满了对世界的好奇与幻想,可以摆着剪刀手,装傻卖萌,可以玩着最幼稚脑残的游戏,可以大哭大笑,抑或是大吵大闹,却要懂得不同的场合合理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遏制住心中的魔鬼。
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魔鬼,一个因违背自己的意愿而渴望毁灭的存在。
这两天本打算参加公司安排的课程培训,却因为课前作业没来得及完成,被责令回家,无法参加。这对自己的情绪有一点点小的波动,却也像是一颗投进幽深的老井里的石头,终究掀不起什么大的波澜。
当然,被责令回家的并不止自己一个,原因也如出一辙。有的苦苦哀求,希望导师能再给一次机会,也有的与导师开始争辩,试图发泄自己内心的不满。却终究逃不过离开的命运。
我想若是换做从前的自己,定会像别的学员一样跟导师说说好话,在协商无果的条件下开始恶毒的诅咒,甚至咆哮课堂。
冲动的魔鬼会不受控制的想要对给过自己羞辱的导师施以颜色。自己终究没能如此。只是站在教室,对着导师和在座的学员深深的鞠了一躬,便离开了教室。
我很清楚这种原则的性东西不会因为个人意志而转移。所以再多的请求也只是徒劳。同时也因自己的失误而耽误了大家的宝贵时间深表歉意。当然,自己也不可能用这种已经发生了的错误来惩罚现在的自己。正如杨绛先生所说,最曼妙的风景莫过于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或许这正是成熟,拿得起也放得下。经过一番思考总结,却也云淡风轻。相约许久不曾见面的老同学,长谈阔聊。
那些我们没能避开的失败,有时候比成功更值得我们去学习。而有人终究没能看淡,一生笼罩在失败阴云里无法自拔。这才是最幼稚的表现。
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泡的时候,失败了几千次,才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有人问爱迪生,面对那么多失败,你不失望吗?爱迪生回答,每一次失败,都让我找到了一种不能用作为灯丝的材料,算不上失败。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因为看不透,所以一生过得纠结,因为看不淡,所以一直过着不理性的生活方式。
有人问智者:为什么人越长大反而越累呢?
智者反问道:那你愿意放弃你现在所拥有的亲情,友情,爱情跟事业吗?
那人回答到:不愿意。
是的,人在成长的过程中,背篓里的东西会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我们接下来所迈出的每一步都要比前一步更沉重。我们不可能将背篓里的行囊统统扔掉,却不代表着我们要在不同的旅程中都使用同一个行囊。
你可以是职场中高冷的的霸道总裁,也可以是夜店里的深情的情歌王子,抑或是一个会追着蝴蝶奔跑的孩子。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我们可以幼稚,可以成熟,可以放荡不羁。
世界是多元化的,我们是多样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