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与人关系是基于需要与被需要建立的吗?

人与人关系是基于需要与被需要建立的吗?

作者: 陈情令01 | 来源:发表于2022-01-22 08:43 被阅读0次

    人与人需要与被需要的是人类得以延续的本质,越接受这个本质,人与人的关系就会越谦卑、越尊重、越珍惜、越亲密。

    提问:

    人与人关系是基于需要与被需要建立的吗?

    刘蕊平:

    首先,我们需要做个区分:

    第一、彼此需要不是彼此依赖。

    彼此依赖,是彼此把照顾自己的责任放在另一个人身上,看上去相濡以沫亲密无间,可这种依赖关系禁不起意外的考验。最常面对的是一个人的离开或垮掉,另一个人可能因为彼此过度依赖,而没有发展出独自应对困境的能力和资源,一个意外就会让自己陷入无力应对与无助感的灾难。

    第二、彼此需要不是彼此利用。

    彼此利用是把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完全“物化”的外延。而“物化”人会把人性的复杂和人的价值给单一化了。

    这种以利用而“物化”的人际关系的陷阱是我跟你交往是因为你对我有用,一旦你对我没用了,我们就一拍两散,听上去干净痛快,可这赤裸裸的利用型人际关系人性所渴望的信任依恋,赤裸裸的利用会让人彼此芥蒂冷漠心生自我防御的壁垒。

    而更重要的是什么是“有用”呢?

    有颜?有钱?有才?有趣?有品?有爱?……

    需要与被需要意味着万物皆有价值、万物皆有限、万物皆相连,彼此需要彼此关照的自然生生不息的规律。

    日常中当一个人因为口渴用钱买一瓶水来解渴的行为,是人类因为发现自己的有限而运用高度的智慧,创造出的一个个社会合作机制,让人与人之间哪怕互不相识也在社会关系中彼此关照。

    爱情,友情,亲情,社群的都是人与人各种需要与被需要的动力驱动下的产物,是人类得以延续的本质,越接受这个本质,人与人的关系就会越谦卑、越尊重、越珍惜、越亲密。

    我在每一个人身上,都看到了对“需要”与“被需要”的执着与期待。表情、语言、文字、行为等影响下,‘需要’与‘被需要’,被披上了一层一层彩色的外衣,渐渐模糊。

    1

    多维多层次的复杂关系,形成了生态系统。

    我们都在关系的网络之中,我们也都活在生态系统之中——在自然生态之中,也在社会生态之中;当然,如果往外放大,我们也在宇宙生态之中。

    2

    关系为基础的生态系统里,每时每刻,都存在着输入与输出。我们中学都学过能量守恒,可以说,也是在谈输入与输出。输入与输出,可以是信息、可以是能量、可以是介质等等。

    如果我们一定要较劲,也许每一次的输入输出,在真正的生态系统里,一定会同时牵扯信息、能量、介质。

    可以说,在能量的驱动下,信息只有凭借一定的介质(通道)才可以完成输入与输出这个过程

    3

    这跟人与人之间的需要与被需要,有什么关系?

    嗯——,时候我觉得,人的需要与被需要,驱动了以人为支点的社会关系的形成。

    需要:反映着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欲望与倚赖,具有天生性、主观性,驱动我们对外索取(外部向我们输入)。

    被需要:反映着外部世界对我们的认知与倚赖,具有现实性、具有客观性,驱动我们对外付出。(我们向外部输出)

    我们在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中,与周围的人,形成了共生共存。

    4

    很多貌似对立的概念与关系,反而存在着更强的共生与统一。

    就像黑与白,辨识不了黑,意味着辨识不了白。

    我们中国人的古老智慧里,看到了这种对立与统一,并形象的使用了太极图(对此,跪服)。当然,也有别的词儿对这种关系进行提炼,如“辩证统一”。

    5

    其实,很多问题的产生,是因为:我们太太太在乎自已的需要了。我怀疑自拍软件,过于强化了我们的自恋情节。索取是本能,是人性,没有索取的本能驱动,我们很难获取自身成长的必需。

    一个人需要的多,未必是坏事,这反而有利于财富的创造。

    一个人需要的多,也未必是好事,有可能导致无节制的利用与索取。

    一个人需要的少,未必是好事,有时候太过清心寡欲,着实会无趣,要是整个社会,都“佛系”了,经济发展,也会成个问题。

    一个人需要的少,也未必是坏事,有时会有利于财富的积累。

    是不是有些绕?咋说都对、也咋说都不对?是的,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纠纠缠缠,不能简单的用对与错、好与坏来对待。这,也是自己做产品经理这几年最大的体会。

    好吧,说的简单点,使用大家都倒背如流的句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塞翁得马,焉知非祸。——讲真,古代前辈大牛寥寥八字,讲了故事,也讲透了道理,真真厉害的。

    6

    在自然界,系统会慢慢演化出生态性平衡。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虽然我们总是将这个遗忘,忘记我们自身的渺小。

    需要与被需要的适当平衡,即内外需求的相对匹配,会带给我们身心舒适。需要与被需要的失衡,会导致关系的破裂,这意味着要么过度的索取,要么过度的付出。

    我们希望自己过的舒服一些,所以,要不断的学习如何认识需要与被需要,如何在自己的欲望与他人的期待中,谋求平衡。就像大自然慢慢的演化出生态平衡,谋求平衡,也是需要我们在认知上,不断有思想的矫正与前进,慢慢在环境中找到适合我们的生存方式。

    7

    良性可靠的关系,是既能感觉到自己‘需要’的被满足,也能感觉到自己的‘被需要’得到了迎合。

    需要感的满足,相对容易,“我”需要什么,以自己为出发,“我”总是好把握的。但也仅仅是似乎好把握。真相是:我们很多时候根本意识不到需要花时间来认识自己,并与自己和解。我们自己塑造了很多意识形态,然后自己给自己的行为找到合理性。自我麻痹一下,挺好。干嘛学习?

    被需要的满足,很难很难。“我”需要被“外部”需要,可是,“我”又几乎无法左右“外部”的需要。更为现实的真相是:我们很多时候,貌似可以支配“外部”,可能是自己骗自己。还有一种可能,他人主动的迎合,其实仅仅是获取他们自己的需要,甚或可能是人家慈悲。

    自我麻痹,会上瘾。

    他人麻痹,也会上瘾。

    离自然的真相越远,我们需要的麻药的剂量就越大。

    8

    没有物质世界的支撑,我们很难活的滋润。

    但是,真正让我们心灵得到安慰的,是对真相的理解与接受,即正确的自我认知,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外部。

    每时每刻,我们的生存环境都会有变化,我们的欲望与倚赖也在不断变化。30年前,有多少人知道lv包包?那时怎么会想要?怎会把买包关联到爱情?

    环境在变,每一个人的欲望都在变,需要与被需要都在变,人们披着各种看不见的外衣,五彩斑斓,也顺便携带着糖衣炮弹。

    自己对自己都未必诚实。怎会不虚伪?怎会不分裂?怎会不郁闷?

    9

    机体天天打麻药,麻药会劫持机体,机体终将受损。

    精神天天打麻药,麻药会劫持精神,精神终将受损。

    追求平衡,寻求安宁的道路,在于遵循“自然之道”,遵循有索取亦有付出。凡事,躬身自问“凭什么”以及“为什么”,开始很累,终将不累,所谓道法自然。付出之后,终将回报。

    10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通过语言、行为、表情、文字等等进行互动,所有的互动都是沟通,沟通的背后,是‘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这里面有时时刻刻变化的诱惑与欲望。

    正视背后的真相,我们才不会被自己的欲望蒙蔽双眼,当然,也可以是说是别人的欲望。在人性上,我们有着与生俱来的共同的缺点。

    平衡,才会舒适,才会安静。

    不平衡,就可能崩了。

    崩了可怕吗?辩证的看,也未必,别忘了还有一个“浴火重生”。是“浴”,不是“欲”哦!!

    11

    不要把太多的精力浪费在释放自己的需要上。自性本能在那里驱动着呢。

    应该花更多的的精力思考:如何获得良性的“被需要”。

    人与人之间,时刻想到需要与被需要,时刻看到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时刻思考“凭什么”和“为什么”,就能不断的矫正,不断的接近平衡。

    我们不断的放下自我,其实,会收获更大的自我认知。

    我们对自我的认知越客观,与周围人的关系,也就越舒服。

    12

    越近的关系,越需要小心,而不是随意。

    因为需要与被需要在随时碰撞。

    一个人即有对需要的期待,也有对被需要的期待。

    平衡与对等才是自然之道,才会健康。失衡只会是权力关系和等级关系,可能会崩。

    13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抽象的本质上,没什么大的区别。

    人与人之间,是利益关系。(利益,并不单单指钱啊!!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互惠与互持)。

    国与国之间,也是利益关系。贸易,从来都是缘起于彼此需要,平等交换而可互惠。强买强卖则意味着权力关系下的统治与侵略。

    凡事都很难用好和坏,对和错来做简单区分。

    夫天下者,有王霸之道,而亦有和合之道,所谓和合天下。天下从无恒强恒霸。人与人、国与国,顺之以道法自然,敬畏天下,方可长久。得失之间,很难辨析。不饿,吃饱肚子,自可来日方长。

    忽然就理解了18亿亩耕地红线的坚守。

    时间,会给出答案。

    我们普通人,做好手边事,就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与人关系是基于需要与被需要建立的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leh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