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精读(2022)视觉艺术
闲观|工笔十八描4—10(摘抄)

闲观|工笔十八描4—10(摘抄)

作者: 陈迹 | 来源:发表于2020-03-22 09:11 被阅读0次

    四、 混描:乃写意画法。

    先以淡墨皴衣纹,墨未干时施以浓墨,是“浓破淡”的画法。描绘对象的衣服时,往往先用淡墨劲笔勾画出衣服的纹路轮廓,再用较深的墨色结合线面来破染,形成墨色层次的变化。实际上要表现的已经是色块和线条之间的处理关系,而非仅仅是单纯的线条用笔问题。如清代闵贞的《八子观灯图》,其画法是先以淡墨勾勒成形,人物的衣纹线条层层交叠,最后用浓墨醒之,这种方法也是一般画家经常在起稿时使用的方法。有时,先用淡墨勾线成形,继而用浓墨醒之,最后用赭石在原来墨线或周围进行醒笔,这样既加强了线的随意性,也增添了线的浑厚感及线的形式美感。
    左:八子观灯
    混描,关键是浓淡线条的结合,处理要巧妙、得当。画面中的淡墨正好表现了在薄纱里隐约的线条,薄纱的透明质感自然地表现了出来。混描的处理增加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线条丰富的变化。    另外,以墨色的浓淡结合来画,会产生阴阳线之效果。画面线条变化丰富,有立体感。但也有另一种表现形式,即勾线后沿线一侧用淡墨微染,形成其凹凸感。
    图中主人公身着长袖薄纱,袒胸开放,是典型的唐朝仕女形象。取贵妃醉酒之题材,酒壶的余滴和头的下倾与踉跄之步均表现了杨贵妃的醉意。漂亮的衣饰花纹、考究的酒壶和身上精致饰品的装扮突显了主人公的雍容华贵的气质和奢华生活。    画正稿可以先勾主线,再勾装饰物和衣服纹样。纹样虽为其次,但也要认真对待,画时需一丝不苟,增加画面的精致感。同时也体现出主人公的富贵身份和性格特点。    画面动势向右,落款在左,以此平衡画面。

    五、 曹衣描:也叫曹衣出水描。

    相传曹衣描是北朝著名画家曹仲达受到当时传入的印度美术风格的影响而创造出的。受印度健陀罗艺术的影响,用笔细而下垂,成圆弧状,讲求线之间的疏密排列变化。以直挺的用笔为主,质感沉着圆浑,线条细密工致,紧贴身躯,宛如刚从水中湿淋淋地走上来一样,所以又被称为 “ 曹衣出水 ” 。北宋郭若虚的《图画见闻志》中就有 “ 曹衣出水描 ” 的记载: “ 曹之笔,其体稠叠而衣服紧窄 ” 。与吴道子风格的 “ 吴带当风 ” 相映辉,丰富了中国画的线描技法。如明代吴彬的《临李公麟五百罗汉图》,罗汉衣纹线条密集,紧贴身躯。正如《点石斋丛画》中所说: “ 用尖笔,其体重叠,衣褶紧穿,如蚯蚓描。”
    左:临李公麟五百罗汉
    这种线条,在明代丁云鹏、陈洪绶等人的作品也有体现。因北朝齐曹仲达画像,勾线稠密重叠,衣服紧窄,故后人称其为“曹衣出水”。一般都用直线来表现,且衣贴形体,似出水之态。一指此法为曹仲达所创,也有指此法为曹不兴所创。注意画的衣服紧贴在人物的身体上,把丝绸、布匹轻软的质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使人物的肢体动态透过衣服的遮掩,依然能够让人感觉得到。
    《寿星图》,构图饱满,人物福态、可爱的表情轻松自然,一手捧寿桃,一手执杖,须发飘逸,使画中老寿星一身仙气。

    六、 钉头鼠尾描:清代名家任伯年擅长的线描法。

    落笔处如铁钉之头,线条呈钉头状,行笔收笔,一气拖长,如鼠之尾,所谓头秃尾尖,头重尾轻。如宋代李嵩的《货郎图》和《市担婴戏图》中的衣纹线条,采用中锋劲利的笔法,线形前肥后锐,形同钉头鼠尾。宋代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用笔凝重,刚劲简放,衣纹转折流动自如,充分发挥了线条的表现力和装饰性,所画天王、力士、仙女皆显现出人情世态。清代画家任伯年也非常喜欢用这种描法来表现其用笔的豪爽奔放,体现了写意的风格特征,如他的《人物图》也充分体现了钉头鼠尾描的特点。
    左:朝元仙仗图
    钉头鼠尾描    用笔坚挺,借兰叶之法。起笔按下产生的点如钉头,收笔渐细,形如鼠尾,故得名。钉头鼠尾描,关键是起笔钉头和落笔鼠尾的这一特征,运笔顿挫有力。
    岳飞是民族英雄,此图所选的角度为仰视,正好突出了主人公高大威猛、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    画头部时一般先画脸部,再画头盔,这样较容易把握好画面。先画人物及衣服、配件的外形,最后再刻画繁杂的图案纹饰。    构图上人物向右伸展,极具张力。

    七、 橛头钉描:秃笔线描,马远、夏圭多擅用。

    顿头大而方,侧锋入笔,有“斧劈皴”之笔意。线条粗而有力。其运笔刚劲有致,质朴简率,秃苍老硬,强调骨力的表现,犹如钉在地上的细木桩,和钉头鼠尾描有相近之处而显短粗。这种线描技法,在宋代已很流行,当时的马远、晁补之等人都善用此法,并一度成为当时画家表现文人隐士所惯用的技法程式。如马远的《孔丘像》,采用秃而枯渴的笔法,以浓重、壮实的笔墨表现较硬的麻质布料,在每根线条的中部都呈现出一种强有力的转折,收笔时则略为收缩。

    左:马远  孔丘像
    撅头丁描    也作撅头描。撅,一作橛,用秃笔,俗称秃笔线描,马远、夏圭用之。线条特点是坚强、挺拔,但忌绘成粗糙感。    借用秃笔易表现出坚强挺拔之意,但切勿粗糙,要刚中含柔,并有婀娜之美感。
    如图画面中丰富的山草和农具显现李时珍的不畏千辛万苦的性格。线条繁密有度,主题鲜明、画面饱满而有张力。

    八、 马蝗描:顿头大,行笔曲折柔软,但很有力。

    又称兰叶描,为唐代著名人物画家吴道子所创,线条粗细变化不可穷诘,以表现“高侧深斜,卷褶飘带之势”,是吴道子在顾恺之等人“铁线描”的“密体”风格基础上实现的独特创造。他把狂草的用笔变为人物画造型的新方法,在轻重提按中体现线条的变化,在疏密随意中显生动,有如飘曳的兰叶一般,表现人物的风姿飘逸,世称“吴带当风”。如宋代佚名画家的《送子天王图》,继承吴风,衣纹用笔粗简,劲力流畅,顿挫宛转,兼具写意笔法,在疏密随意中显生动,表现了画中天神、天女、武将、力士内在的精神力量。
    左:送子天王图
    马蝗描    因南宋画家马和之常用此法,故名。又称兰叶描。伸屈自如,柔而不弱,气神通畅,切忌雍肿、断续。吴道子也用此法,其行笔磊落,圆润转折,凹凸起伏,轻重顿挫之间,呈现出粗细刚柔、长短虚实的特点,具有立体感。
    如图中诸葛亮的马蝗描法,线条飘逸、流畅、沉着,使人物的性格、气质自然地流露了出来。

    九、 柳叶描:用笔两头细,中间运笔粗。

    柳叶描和竹叶描类似,都是虚入虚出的笔法。吴道子多用。这种描法所画线条状如柳叶,而略短于兰叶描,轻盈灵动,婀娜多姿。《点石斋丛画》云:「笔下忌钉头怒降,心手相应而如柳叶。」这种描法适宜于用来表现质地轻而软的衣服。如明代朱瞻基的《武侯高卧图》,人物的衣纹多用柳叶描,偶尔也用兰叶描画些较长的线,使整个画面呈现出一种清新、灵动、轻盈的美感。
    左:武侯(诸葛亮)高卧图
    柳叶描,线条如柳叶迎风,故名。因柳叶描似柳叶迎  正稿时,先勾头、手部位,再勾衣纹、配件等。勾正稿时,要风,忌浮滑轻薄,吴道子常用此法。其特点,行笔雄浑圆  全神贯注,一气呵成,且柳叶描的特征要鲜明。厚,衣纹飘举,很有动感。先作底稿,再将熟宣纸覆其上。
    如图《西施浣纱》,画中转身的姿态使画面呈“s”形构图,身上的衣带随风而飘,手挎竹篮,装束简单,天真烂漫的村姑形象栩栩如生。

    十、 橄榄描:顿头大且形如橄榄,元代颜辉等人多用,行笔稍细,但粗细变化亦大。

    用笔起迄极轻,头尾尖细,中间沉着粗重,所画衣纹如橄揽果实,故而得名。周履靖、汪玉认为此法为颜辉所创,如颜辉的《铁拐仙人像》,衣纹线条采用颤笔画出,头尾尖细,中间的线条粗如橄榄。
    左:铁拐仙人像
    橄榄描    两头尖,似橄榄状。勾勒时忌两头有力而中间虚弱。颜辉常用此法。
    如图,达摩角度为正侧面,肉身与衣褶的不同线描方法,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这种反差增强了达摩修炼的神秘感。    橄榄描表现的衣褶,坚挺刚劲、厚重。达摩闭目瞑思、苍老肃穆,形神兼备,是苦心修炼的典型。    注意达摩身体线条与衣服线条的不同感觉。画达摩用的是一种圆劲、写实的线描,而衣服用的是一种一线多折,顿挫有力的橄榄描特征的线描。    描正稿时,先画头、手、上身。用线要一丝不苟,细致入微。接着画衣服,线条要大胆直入,夸张自然。最后用小笔画出蒲团。

    图文摘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观|工笔十八描4—10(摘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lm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