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域细分
- 音频类或垂直app平台
- 微信生态自媒体:千聊,荔枝微课,十点读书,有书
- 其他产品的孵化项目:豆瓣,知乎,今日头条等
知乎
知乎问答业务拓展
知识社区: 知乎问答,文章,专栏,圆桌,想法
知识付费: 知乎live,书店,知乎大学(课堂,读书会)
特色&亮点
知乎问答:
-
提问:
提问过程中推荐类似问题供提问者查看;根据标题内容,推荐内容质量作合理排序;提问完,审核机制对问题有效性进行审核 -
发布:
发布过程,通过选择话题的方式组织归类;关注该话题的用户可看到问题,同时推荐该话题的活跃用户答题 -
回答:
按赞,评论,收藏+用户属性权重排序。若为该话题的优秀回答者,增加投票权重。
优势: 激励用户持续的产出高质量回答成为该话题大V,增加权重占据头部位置,进而获得更多的赞同,形成正向激励
劣势: 马太效应
知乎live:
优势:
- 变现成效大且内容多为ugc制作,成本低廉;
- 知乎区别于其他平台所独有的特点:绝大多数用户愿意对感兴趣而非专业化的知识进行付费,live是否有名气不重要
劣势:
- Live直播质量参差不齐:体现在没有统一设备标准导致用户体验差;内容质量不高;气氛调度不够
- 以主讲人为中心的一对多传播方式:导致主讲人不能回答所有听众提出的问题
其他知识付费模块(付费模式与其他平台类似):
pgc+ugc
知乎书店:付费电子书
我的大学:付费课程
优势:
- 提升内容丰富度
- 整合社区内有价值的知识信息:问答社区中有价值的内容的呈现形式是分布和零散的,缺少框架对其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整合
劣势:
- 用户这类知识付费意愿不足:
分析原因:- 知乎平台氛围:用户热衷兴趣话题讨论而非学习专业知识内容
- 习惯免费的环境:对付费的pgc内容容易产生质疑
- 有品牌效应的作者或热门书籍占少数
怎么做到知识服务?
利用自己的平台激励用户贡献知识
保证内容质量:
- 知乎问答把控质量:
提问环节推荐类似问题供提问者查看;根据标题内容,推荐内容质量作合理排序;提问完,审核机制对问题有效性进行审核
发布后,关注该话题的用户可看到问题,同时推荐该话题的活跃用户答题
问题的回答按赞,评论,藏+用户属性权重排序。若为该话题的优秀回答者,增加投票权重。
优势: 激励用户持续的产出高质量回答成为该话题大V,增加权重占据头部位置,进而获得更多的赞同,形成正向激励
劣势: 马太效应 - 付费环节把控质量:
以live举例:对live主的申请进行审核制和邀请制
多个模块相互协作:
知乎内部各个模块的互相打通能够最高效率、最低成本的保证高质量原创内容的持续产出。
如:
路径1: 书店购买的书籍-》关注作者-〉查看作者的专栏-》查看live;
路径2:购买书-》有疑问-〉问答社区中提问
等等。。。
喜马拉雅
核心功能:大师课:有专属的学习群组;每日必听(类似推荐歌单);
2017app活跃人数6000w,
强调对「内容的打磨」:主播,ip资源,基础内容:
- 主播:成熟的主播成长体系,录音指导,运营推广策略。
- Ip:筛选有潜力的IP,平台完成商业化包装
- 基础内容:品类齐全,多元化。
多渠道布局:结合线上线下多场景应用(硬件场景)。
荔枝:
发展播客功能,如上线语音直播。
特色功能:个人电台节目;睡前经济。
加大社交等互动版块的运营投入。
与视频直播相比:
- 用户重叠度低,需求,逻辑也不同。
- 秀场直播依赖主播颜值,新鲜度,生命周期短;
- 声音直播内容上以情感,脱口秀,唱歌为主,主播有核心铁粉圈子,长期收听,逻辑更像粉丝应援。大多女性粉丝不愿看播客本人。
千聊
知识分享综合平台。除了互联网、职场、思维视野等知识分享,在千聊上还有母婴育儿、医疗、健康、兴趣爱好、理财、家庭经营等各种生活知识分享。
核心功能:
直播间:常见普通设置类功能,课程配置相关功能,营销推广类功能,课程管理服务类功能,数据分析类功能。
很注重b(内容生产者)和c端用户的体验,以b端为例:
B端用户体验:
- 工具上的全面性(多形态内容的呈现):音,图,视屏,直播,讲座,ppt等。
- 课前注重引流效率,设置完善体系:拼课,分销,砍价等。
- 课中课后有精细化的运营支持:提供数据分析运营支持。
对b端用户的赋能,体现在两方面:
- 销售渠道上多级赋能:
- ‘知识通’:自媒体在‘知识通’内选择课程推荐给粉丝
- ‘珊瑚计划’:社群模式下c端用户作为课代表形成分销模式
- 粉丝的粘性赋能:珊瑚计划的社群分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