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到一篇关于一本诗集的评论,诗集的名字叫《海浪将我拥起》,作者叫韩仕梅,河南淅川人,被誉为“田埂上的诗人”。
顺着作家的名字搜索,看完简介,再看照片,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形象,竟然能写出真诚而质朴的诗句,让我倍感敬佩。
如评论里写到的那样:
著名作家纪伯伦曾经说过,诗不是表达某种见解,它是从流血的伤口或微笑的唇间涌出的一首歌。
也正是因为如此,诗并不是独属于知识分子的产物,即便只是普通人,只要心中拥有无限的情感和冲动,也一样能吟咏出动人的诗歌。
她用诗歌诉说着自己的喜怒哀乐,诗歌成为她精神的寄托,纵使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但只要牢牢握住心中的诗和远方,便也能在这寻常的生活里看见光。
关于她的身世不过多介绍,感兴趣可以搜索了解,先摘抄一首她写的诗,然后谈谈触动到我的点。
我已不再沉睡
海浪将我拥起
我奋力走出雾霾
看到清晨的暖阳
那里不再有黑暗
只有万道光芒
我看到了黎明
看到了希望
我觉得特别的牛,遭遇生活的种种困境,依然坚持诗与远方。
换做是我被钉牢在一亩三分地上,每天忙忙碌碌,身心俱疲,心中会异常憋屈,并会不停牢骚,在田间地头屋里屋外摇头叹息。
我会在失落和安慰中,把激起的激情磨灭,一次又一次,然后把时光消磨殆尽,最后喟然长叹:时不待我,生不逢时。
这让我想起我父亲,他看书的情景一直萦绕我的脑海,以他为榜样,也逐渐爱上了阅读。可在多年以后,他不再看书了,并告诉我看书没用。
那一刻,他在我心中的偶像形象轰然倒塌,成了我的反面教材,一股任性在胸中涤荡,反对他讲的读书无用论,非要借助读书成为不一样的自己。
可时间一点点流逝,我也一直在虚度光阴。生活风平浪静时,任意挥霍着大把时光,美其名曰劳逸结合;生活遭受困境时,抱起书本装模作样临时抱佛脚,凭借侥幸蒙混过关。
我厌烦了自己反反复复,始终不能如一坚持不懈,所以对在一个领域默默坚持,最后出类拔萃一鸣惊人者,尤其佩服。
他们坚持,他们隐忍,他们没有迷失方向。
现在我的孩子慢慢长大,我是否干过一件可以在他们面前夸耀的事,听老子跟他们吹上一吹呢?搜肠刮肚想了想,还真没有。
得找到一件事坚持做,好在他们面前吹一吹:老子当年怎样怎样。。。以前没有,现在还来得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