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好作品,看世界,认识自己;品尝世界,活出自己
05.穿越潜意识,面向善意的世界·思维主题复盘4篇·武志红心理学

05.穿越潜意识,面向善意的世界·思维主题复盘4篇·武志红心理学

作者: 连明堂 | 来源:发表于2017-12-09 21:50 被阅读9次

    思维主题精华版

    一、心灵的三层结构:保护层、伤痛层和真我。主要概念是“痛苦之身”。

    二、我们的信念或想法,才是我们人生的根本。

    三、关系,就是投射自己处理不了的人性中的“坏”。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对自己已经形成的生命逻辑特别自恋而执着呢?

    四、向思维认同:思维对自己内部和外部的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和认识,由此形成了一些判断,这时“我”对自己完成的这些判断有了自恋型的认同,然后这些判断就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我们会受认同判断的驱动,而去把事情朝他们预言的方向去推动···

    总结:
    思维的本质是自恋,自恋的本质是为了控制,而控制的根本则是因为死亡焦虑(生存)。
    如果事情都在“我”的控制之下,那自然会有一个假设是,“我”是不会去“杀死”我自己的,这样我就貌似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我的生存。这样做时,一是难以做到,失控必然会不断发生,二是如果真做到时,你就活在一元世界中,然后赶紧到致命的孤独。
    所以,真正的答案不是自恋和控制,而是能看到这样的一个关系世界:在“我”不能控制的边界之外,有一个善意的“你”存在。既然“你”是善意的,“我”何必非要去控制一切,何不让自己处于失控中呢?

    1.心灵的三层结构·武志红心理学·思维主题一

    ——心灵的三层结构:保护层、伤痛层和真我。主要概念是“痛苦之身”。

    我们常说的“心理健康”,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感悟,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心理问题”这回事,有的都是人性,所谓心理问题,其实是人性的一种非常有规律的表达方式而已。
    李雪:我知道如果我遭遇过他们的童年境遇,我不会表现得比他们现在更好。
    理解、抱持,觉知对方的需求和行为,感受对方缺少什么的东西,怎么导致形成这种问题的,试着去温暖ta。因为自己痛苦过,所以能感受到那份痛苦,很多都是手不由己的。

    有伤痛,所有要保护,而人的保护层主要由思维构建,然而在减轻伤痛的同时也降低了我们的感知。伴随的是,意识层面微分吹过,潜意识层面波浪滔天。

    思维并不高贵,而鄙俗的身体倒是更为可靠的存在。特别是我们引以为傲的想法,其实常常是别人给你的。所以最好是把思维当做一个工具,而不要把思维当做主人。

    a.保护层、伤痛层和真我

    觉得自己好像活在一个壳中,活得不够真实。
    “好”就是自己的保护方式。因为他是这么的“好”,所以碰到问题发生时,他都会自动认为是别人有问题,而别人和他相处时,也的确容易变成“坏人”。

    麻木——他让自己变得麻木,这样好像有一道墙挡在中间,天天挨打就变得可以承受了。麻木,还可以说是“隔离”。当一个人太痛苦而又不能逃离或反抗,就会选择麻木,试着将情感与事件隔离开来,当事件继续发生时,自己就没有了情绪反应。

    绝望——绝望是一种保护,明白否认是没有用的,所以他最好放弃幻想,承认绝望,假若不再抱有一点希望,那就可以减少痛苦。

    指责别人,是为了保护自己什么呢?
    我很渴望亲密,而“你吃饭了吗”这样的问候,应该是普通人之间用来寒暄的,但是恋人之间使用,就好像在说我和你很疏远,我们是普通人,再加上晚上十点就更像是在传递这种信息,这刺伤了他,于是他使用了指责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抽离”和“更好的道理”:他经常给大家的感觉是他好像游离在小组之外,而每当他试图进入时,很容易会讲一些“更好的道理”,而其他人感觉到被贬低了。

    b.为什么要讲感受

    讲感受,就是捧出你的心。只有当你能捧出心时,也才能碰触到对方。如果是讲道理,就很难起到这样的作用。

    c.你的想法真是你的吗?

    但你以为的“我”的想法,实际上常常是别人的声音,可能是别人灌输给你的。所以不要轻易去认同头脑里的声音,否则容易被头脑所控制。
    感觉,是身体过程,是身体与其他存在建立关系时的产物,它是你的;头脑,可以接受各种信息,也可以被灌输各种信息,所以甚至可以说是别人的。
    很多人不能很好地靠近自己的感觉,一个常见的原因是一直活在别人的意志力。在东方文化中,所有主流的声音都倾向于说,你要听话,要活成别人期待的样子,却少有声音说,做你自己。

    d.高贵的头颅,鄙俗的身体?

    有些人,特别是有些男性貌似可以很好地活在孤独的思维和逻辑的世界里,说起来很有条理,却常常不能理解别人是怎么回事,容易活得干瘪。愿我们能感受到:我并不是孤零零地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个幽魂,我可以和另一个人感受彼此。

    2.认识你的非理性信念·武志红心理学·思维主题二

    ——我们的信念或想法,才是我们人生的根本。

    主题的基本逻辑是,理性情绪疗法的情绪ABC理论:事件A不是导致你情绪C的原因,你内在的信念B才是根本。所以每个人要为自己的感受负责。

    理性,就是臣服于事物本身的规律,同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作出自己最好的选择;
    非理性,就是无视事物本身的规律,而期待世界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运转。

    信念其实是对人生经历中的深刻体验的总结,我们必须深入到那些体验中,才能真正看到,自己的信念是如何形成的,然后才能做更好的选择。

    控制信念,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奉行。
    我们惧怕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事情带给我们的感觉。
    想办法打一口深入到体验和潜意识的深井,然后在身体过程和情绪过程做工作,这才能带来深度改变。

    每个人要找到自己的真理,当一个真理还没有得到你身体的验证时,它对你而言就像是一个谎言。

    要想获得幸福和自由,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些事情我们自己能控制,另一些则不能。只有正视这个基本原则,并学会区分什么你能控制,什么你不能控制,才可能拥有内在的宁静与外在的效率。

    伤害我们的并非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看法。事情本身不会伤害或阻碍我们,他人也不会。真正使我们恐惧和惊慌的,并非外在事件本身,而是我们思考它的方式。使我们不安的并非事物,而是我们对其意义的诠释。

    这样的人为什么会处于这种分裂中?
    实际上是他们在和现实世界相处时不断受到挫败,他们发现世界不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运转,可这时又不能接受这个真相,于是转而活在自欺欺人的想象中。毕竟,在想象的世界里一个人是可以为所欲为的。然后,又拿这个想象世界的东西,去强加给真实世界,而且强加时特别有情绪情感,这就是非理性了。
    ——搞心理的真是狠,一点情面都不给啊!

    3.破解你的生命逻辑·武志红心理学·思维主题三

    ——关系,就是投射自己处理不了的人性中的“坏”。那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对自己已经形成的生命逻辑特别自恋而执着呢?

    “每个人都形成了严重的【路径依赖】”,基本上只用一套一直在使用的心理逻辑而活着,它会有效果,同时也会束缚住我们。

    关系容易让人想到“爱”,但深入关系时,我们发现关系的一个根本作用,是处理“坏”。投射性认同的游戏,它的基本逻辑就是把我受不了的“坏”投射到关系中,如果你认同了,用坏的方式对待我,那就证明了我的预设——别人不会用好的方式来对待我。

    投射性认同就是,我认定你应该怎么对我,然后我把这个认定的东西投射到你身上,而你认同了,并真的以我认定的方式来对待我,于是你就变成了我期待的样子。
    判断投射性认同的一个简单标准就是,你在和另一个人打交道时有没有被严重限制的感觉。如果有,那就是对方使用了投射性认同的心理机制。

    判断投射性认同的一个简单标准就是,你在和另一个人打交道时,有没有被严重限制的感觉。如果一个人频繁使用这个心理机制,那他周围的人都会有严重被限制感,而且会有不断要在他面前变成坏人的感觉,这些感觉都会使得周围人容易离开他,而这回验证他最根本的痛苦:“我是个坏人,没有人喜欢我。”

    我把投射性认同称为“自恋幻觉的ABC”;我做了A,你就得还以B,否则我就会使出C。C是威胁性信息,这个威胁可能是威胁攻击对方,或者威胁伤害自己,或者威胁攻击关系。

    1. 权力的投射性认同,内在逻辑是:我对你好,但你必须听我的,否则你就是不爱我。
    2. 依赖的投射性认同,内在逻辑是:我如此无助,你必须帮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
    3. 迎合的投射性认同,内在逻辑是:我总是顺着你,你必须接受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
    4. 情欲的投射性认同,内在逻辑是:我这么性感,你必须满足并对我好,否则你就是不爱我。

    如何修炼才能逐渐减少在关系中使用这种投射性认同呢?
    深刻地认识到,“坏”只是没有被看见的生命力。我们需要在体验层面将这个活出来。

    投射性认同有两个根本,一是建立关系,二是把自己处理不了的“坏”,投射到对方身上,投射到关系里,希望借助关系看到自己的“坏”,同时也借助关系的力量转化这个不能被自己心灵接受的“坏”。

    我并不希望世界完全如我所愿,那样就太孤独的了,我希望有一个我的愿望不能实现的边界,而在边界之外,有一个充满善意的你在那里。这样就意味着,我被拒绝时,我也清醒了,而同时我看到,在我的外面有一个爱我的你。
    我也不希望我太理性,那样太无趣了,那样的世界黑白无聊,干脆死了算了。我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可以亲密和建立深度关系的人,“可以更进一步的亲密”,那种止步到一定亲密程度的感觉太难受了。

    破解你的生命逻辑
    沉浸在投射性认同这种孤独游戏中的人,他们只关注对方是否按照自己所渴望的方式对待自己。
    我是我,你是你,我要尊重我的合理性,可你的感受一样是合理的。
    世界不能按照我们的意愿运转,但世界是善意的,允许我们表达不好的情绪。这时甚至时空都是美好的。愿我们能活在这样的世界中。
    世界是相反的,我们都想通过一套逻辑,去建立关系,但每个人都有一个根本的愿望——真正地遇见一个人。

    4.我思故我在·武志红心理学·思维主题四

    ——向思维认同:思维对自己内部和外部的事件进行分析、总结和认识,由此形成了一些判断,这时“我”对自己完成的这些判断有了自恋型的认同,然后这些判断就成了自我实现的预言,我们会受认同判断的驱动,而去把事情朝他们预言的方向去推动···

    痛苦之身:我们引以为傲的能力,常常是为了处理痛苦的,而一旦我们爱上了自己的思维层面的能力,很容易带来的问题是我们还会去追求制造一些类似的痛苦,所谓养料去供养我们的能力。这样一来,我们不仅是陷在循环中,我们还像是受虐狂一样。
    所以,当看到痛苦一再轮回时,我们需要去看看内心有什么钩子,然后试着去抚平它。

    想象你有一把锋利的刀子,你非常善于使用它切苹果,这件事你做得太漂亮了,那么,当苹果切好后,你舍得放下这把刀子吗?
    刀子,就是思维,而苹果,就是痛苦之身。

    痛苦是因为对真相的对抗。
    思维层面上,我们会以批判的方式对抗真相,身体层面上,对抗真相则会表现为情绪上的痛苦,而情绪上的痛苦又会转化为身体上的痛苦,两种痛苦结合在一起,就构成了痛苦之身。痛苦的程度,取决于你对当下的抗拒程度以及对思维的认同程度。

    要小心你那些特别引以为傲的品质,这些品质最初多是用来处理痛苦的。如果你太爱你的那些引以为傲的品质,那么,为了滋养它,你会不自觉重复追寻一些类似的痛苦,因此你不断陷入到人生轮回中。这些相似的痛苦,就是你引以为傲的品质的养料。

    他们之所以这样对你,是因为你可以这样对你。
    他们之所以这样对你,是因为你可以这样对你。
    他们之所以这样对你,是因为你可以这样对你。

    老子今后要捍卫自己的领地、生活、空间、事业···

    你的“让别人感觉很好的方式”会在很多地方、很多时候很有效果,只是你只会使用这一种策略,这样太单调了一些,所以你可以在继续保有这一方式的同时,再增加一个新的方式。这样一来,你就会灵活很多。
    单调单一是对自己要求过低,总想着一招鲜吃遍天,就是到处碰壁,而且事情也做不成。复杂的社会需要复杂的对待,适者生活得更好。该强硬的时候就强硬;不要抱怨,解决问题是关键;能做就做,不能做就不要做,但是不能抱怨;觉得有不好的地方就沟通改进。

    人和人之间的投射与认同的游戏,就像是一个人去你家里挂衣服,但你家里必须有钩子才能挂得上,假若你根本没有钩子,他发现没地方挂衣服,自然就会放弃。

    让自己一遍遍地回忆并体验这些恐惧,让凝结的恐惧在他身上流动,并且请他一定记住,这时你不是孩子,而是成年人(成年人有能力改变)。

    每个成年人的人生都是自己营造的,这种营造是一个轮回。轮回是为了给自己制造机会,解决此前不能解决的问题。但成年人也有了力量和资源,就有了机会可以去觉知并改变自己。

    最好是,你先展开过自己的生命,淋漓尽致地活过,体验到人性到底是怎么回事,然后再去修定力。

    人性臻于圆满,绝不是把自己变成了高大上的人,而是能坦然接纳一切存在的人。


    让自己健康、快乐、干净、舒服、自在随心。年轻的时候,就像淋漓尽致的活着:“脚踏帆布鞋,走遍全世界,看尽世间百态”。

    我总在一知半解中,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我的想法、思维、头脑都是别人给我的,所以我总是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感觉不到活着的感觉和意义。我的身体已经透支了,可是我过于“虔诚”,信奉头脑这个“上帝”,以至于活着虚幻、漂浮,随着身体的消耗,生命就好像渐渐枯萎一般。得出,我们只能把握最重要的东西,而不是面面俱到,这样我们要的就更加清晰了。——追求质量、足够好的、深刻的,而不是“more”。

    “我理解你(大家)的痛苦,但是远行靠你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05.穿越潜意识,面向善意的世界·思维主题复盘4篇·武志红心理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vp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