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苏氏认为家庭和学校之间应该是什么关系?为什么?
1.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保持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是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
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和谐的、全面的发展。苏氏认为,家校之间要一致行动,才能实现教育目的——和谐、全面的发展。
苏氏为什么这么说?
苏氏认为,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
如果家校教育不一致,那么,教育效果就不好,甚至有可能相互抵消。所以,有人说,5+2=0
而且,不同的家庭教育,塑造出不同的孩子。因为孩子认知过程是在和外界环境(尤其是家长)的互动中完成的。学生进入学校之前,由于收到不同的家庭环境影响,都不是白板一块,而是带有各种家庭教育的烙印。
2.家校之间怎么样才能有一致的行动?
这需要家校合作,前提是家长具有高度的教育学素养。
家校合作怎样合作?其中的双方关系如何?
学校领导家庭,教师引领家长。
为什么?为何不能让家庭来引领?
首先,能力问题:水平决定眼界,就教育学素养来说,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教师要比一般家庭高一些,更明白教育的目的、过程、手段等等,在教育方面比家长更有发言权。
然后,利益诉求问题:屁股决定脑袋,虽然班上有很多学生,但家长考虑的是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利益最大化,对其他孩子关注比较少,甚至不加关注。而对于老师或学校来说,要考虑所有学生的发展,不能只考虑某一个孩子,而是力争所有让孩子利益最大化。如果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失去主导性教育方向,就会被扭曲教育效果也会打折扣。
二、在教育中,学校怎样领导家庭?教师如何引领家长?
(一)苏氏是怎么做的?家校之间有哪些合作方式?
1.依托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学素养和教育孩子的水平
成立家长学校,以便于对家庭进行教育:家庭是孩子性格形成的来源,孩子性格形成不仅取决于知识,更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认识会影响甚至决定孩子的思想。
按孩子不同年龄段给家长分组,按实际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拟定针对不同组别家长的教学大纲,涉及师范学院课程的各个部分,特别重视年龄心理学,个性心理学,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部分。尽量做到让每一位父亲每一位母亲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能够与孩子的精神生活联系起来。编写给家长的建议材料,用以指导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习惯;编选给孩子的文选,用以说明如何引领孩子阅读。
定期开设讲座,对家长进行全面、系统的教育。甚至在孩子入学前两年就开始参加家长学校听课。、
2.定期召开家长会;
3.成立家长委员会,并按既定计划工作;
4.举行“家长日”,与家长座谈交流;家访,了解孩子在家学习情况,帮助纠正;
5.对孩子阅读的引导:
①让每个家庭都过“书籍节”,这一天买进藏书;教育家长在节日给孩子买书。
②家长学校每次听课之外,听文艺作品艺术朗读,培养家长尊重和热爱书籍。
③编选文选、书目,说明如何引导孩子读书七、设“健康日”每年两次,对家长提出有关饮食制度、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建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