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9377224/d5d1b0ad6a09305d.jpg)
4、第三夜:让干涉你的人见鬼去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不管我们怎么努力,都既会有讨厌我的人也会有讨厌你的人,这也是事实。
把自己的课题与别人的课题分离开来,不干涉他人的课题。
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只需考虑|“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使由谁来承担?”
别人怎么看我怎么评价我,这是别人的课题,我无法左右。我只需要诚实面对自己的人生,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可以称为“人生的真理”。
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自由就是不畏惧被人讨厌而勇往直前,不随波逐流而激流勇进。
人际关系首先是自己。“人际关系之卡”要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
5、第四夜: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分离课题是人际关系的出发点。
把人看作不可分割的存在和作为“整体的我”来考虑的方式叫做“整体论”。
“要想缔造良好的人际关系,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太过亲密就无法正面对话,但是,距离也不可以太远”
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共同体感觉”。就是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感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把对自己的执着变成对他人的关心”。
表扬和批评隐含着一种“纵向关系”。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充满鼓励的“横向关系”。
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不要用“行为”标准去考虑,而要首先从“存在”标准上去接纳。
6、第五夜: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建立共同体感觉。需要从以下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要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我们无法改变“被给与了什么”,但是,关于“如何去利用被给与的东西”,我们却可以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对他人给予无条件的信赖即他者信赖。他者贡献,就是能够产生“我对他人有用”的主观感觉即“贡献感”。
犹太教教义有这么一段话:假如有十个人,其中势必会有一个人,无论遇到什么事儿都会批判你。他讨厌你,你也不喜欢他。而且十个人中也会有两个人能够成为与你互相接纳一切的好朋友,剩下的七个人,则两个,则两者都不是。这种时候,是关注讨厌你的那个人,还是聚焦于非常喜欢你的那2个人?亦或是关注其他作为大多数的七个人,缺乏人生和谐的人,就会只关注讨厌自己的那个人来判断“世界”。
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只要跳着舞的此时此刻,充实就已经足够。
没必要与谁竞争,也不需要目的地,只要跳着,就一定会到达某一地方。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77224/34c2483b575653d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