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配利益是任何一个组织在执行层面的最高准则,利益分配的均衡程度决定了团队潜能释放的大小。 在组织战略方向确定的前提下,如果领导者只需要一种技能的话,一定是分配利益的能力,如果需要两种技能的话,需要在上一条上添加持续学习分配利益的能力,即在动态的复杂行中,持续学习分配利益的原则。
不管是企业领导者、政治家,还是一个家庭,把利益分配做成一件艺术,组织才能在社会的竞争中以艺术的方式呈现超人预期的结果。把利益分配做成艺术需要四项原则。
价值决定论。
真正有效的价值才能获得应有的利益回报,价值一定基于目标而定,价值越大,分配利益越多。而此时需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价值分为长期价值和短期价值,有时短期价值不一定会产生长期价值,价值的评定一定要放在一段时间内进行系统的评估。第二,避免价值分配中的基本归因错误。基本归因错误是指在寻找事情发生的原因上,不要陷入情境评价,而要追求终极评价。在自身问题,总是倾向从客观找原因;在他人问题上,总是倾向从主观找原因。举个例子,当自己迟到时,总是会说今天堵车了,当别人迟到时,总会想他不尊重我。所以利益分配不要你认为是这样,别人认为是另一种样子,要确认利益,达成双方的认同。第三,价值的回报具有延迟性。所有的价值在接受社会、组织的认可过程中,需要时间和周期,不可能立即得到回报。但如果长期未获得回报,只说明一个问题,即价值不具备真正的价值。
不变与变。
关于人的基本需求和最低心里保障的利益,确保不变。而长远利益的分配要根据价值的变化而变化。在组织的发展过程中,价值贡献是动态的,如果不能时刻根据价值的变化而调整利益分配机制,组织将失去活力。比如印度经济超过中国的可能性比较小,因为其种姓制度,第一阶层婆罗门,第二阶层刹帝利,第三阶层吠舍,第四阶层首陀罗,种姓之间不能通婚,如果有通婚将变成第五阶层贱民,所以生来就固定了自己的阶层,但在中国,一个农村长大的孩子,可以通过上学、打工等多种途径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这会激发社会的活力。如果一个公司阻断了从员工到总裁的通道,那么将失去激发组织潜能的活力。
根据利益分配对象,做好平衡。
作为利益分配的对象可从两个角度看,一个是现有团队中已经创造价值的人;二是团队中具有可塑造性的人,可以在未来产生价值。第一个代表经验,第二个代表可塑性,第一种情况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过往的经验和价值对于现在的工作带来正面的促进作用;二是经验无效反而对于现在的工作带来阻力。所以在考虑利益分配的时候,要平衡好具有经验与具有可塑性的人,平衡好有经验的老人和没有经验但具有塑造性的新人。组织成功后的利益分配一般考虑三个因素:参加革命的时间(代表忠诚);过往的价值和贡献;现在的岗位以及未来贡献的预期。
分配好名利。
利益分为名和利。名利都可以带来人类需要的生存资源,名利分配的难点在于动态中把握名利的分配。大到国家之间的名利分配,比如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有常任理事国和普通国家,小到一次聚餐,谁坐在什么位置,都是在分配名利。对于同一件事或同一个人,在公共场合和私下场合,名利的分配也不同,在不同的时间、时期,名利的分配也不同。
基于价值的变化,名利要做好事前的确认,事中的调整,事后的确认。而且名利在发展中分为不同阶段,有的阶段需要利,不要名,有的阶段需要名,不需要利,有的阶段要名利双收。
从个人的角度看,不求名,不求利,只求自我超越,最终名利会成为自我超越的副产品,从而真正获得价值和利益,实至名归。
从组织的角度看,一定要从更高的格局和维度,系统的分配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名利。
利益的分配需要回归人性,人性本身就是在为了求存而获得生存资源。不考虑人性本身而设置的利益分配都无法形成真正的长期主义。
分配利益,直面人性,激发潜能,创造价值。
2021.2.9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