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君主论》:世人为何责骂马基雅维利?

《君主论》:世人为何责骂马基雅维利?

作者: 蝴蝶效应夫人Butterfly | 来源:发表于2020-08-13 19:03 被阅读0次

先对译者表白:语言流畅,古雅,使得阅读文字本身成为一种享受,而内容虽好,倒成了其次。这让我觉得好有一比,武则天读《讨武檄文》时居然陶醉在上官仪的文采里。

Niccolò Machiavelli,1469—1527意大利政治思想家和历史学家,近代政治思想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在阅读《君主论》之前,我在《败露》的影评里,就引用了英国作家奥利弗.詹姆斯《办公室政治》的观点:

有证据表明,那些在职场中给你造成伤害的人,很可能具有相互关联的三个特性:精神变态、马基雅维利主义,以及自恋。

当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是三重阴暗性格时,他们的做事方式就是弱肉强食和完全自私自利的,所有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者都是棋手,把其他人仅仅看作是棋盘上任其摆布的棋子……

并且,我把影片中,操纵一切的CEO鲍勃.嘉文比作“棋手”,而迈克尔·道格拉斯扮演的汤姆.桑德斯和黛咪·摩尔扮演的梅勒蒂. 约翰逊等统统是棋盘上的“棋子”。请看电影《败露》:办公室政治棋盘上,谁是“棋手”?谁是“棋子”?

我变相骂了马基雅维利,可那时我并未读过《君主论》。

由此,我想到,或许世人最初责骂马基雅维利的原因,在于《君主论》,他因此成了“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的形象代言人。然而,当这个骂名延续了将近500多年后,所谓“马基雅维利主义者”是否已经被抽象化了。我们甚至没有意识到,“马基雅维利主义者”与马基雅维利的关系,前者已经被提纯为政治学意义的标签。

2020年5月23日,是尼科洛.马基雅维利诞辰551周年纪念日。我带着以上的疑问,开始读《君主论》(英文名字IL PRINCIPE),看看能否得到答案。

酒红色、硬皮,端庄大气的外表

不管褒扬还是贬损,人们至少认可一点:他看透五百年前意大利半岛政治事件的本质,辨识出关于人类生活的一些根本通则,这些通则到今天仍然适用。

时至今日,《君主论》还能引起人们巨大的关注,跟本书具有“经典作品”的特性有关:不仅体现时代风貌,同时还展现超越时代的眼界。

《君主论》主要论述为君之道:君主应具备哪些条件和本领、应该如何夺取和巩固政权等。道破了政治、领导、权力的秘密。

为马基雅维利招来恶名的正是“狮子和狐狸”的譬喻

01为马基雅维利招来恶名的正是《君主论》中关于“狮子和狐狸”的譬喻

有人提到马基雅维利的作风就想到不坦诚、不按牌理出牌、诡计多端使人无从捉摸,不合实情莫此为甚。

看完前头十七章,我认为马基雅维利的三观没问题。为此,我颇为疑惑。直到我翻开第十八章,论述“群主守信之道”。算上标点符号,这一章满打满算一千六百字左右。

而真正为世人“诟病”的是,马基雅维利劝告君主要懂得运用野兽的习性,他说:

理当选择狐狸和狮子为效仿的对象。由于狮子无法躲避陷阱,而狐狸无法保护自己抵御豺狼,因此一定要像狐狸才能够辨认陷阱,而且一定要像狮子才能够惊吓豺狼。完全效法狮子习性的人不理解个中道理。因此一旦违反自己的利益或是当初承诺的理由消失时,明智的君主既不能也不应该信守诺言。……最善于模仿狐狸的人总是最成功。

就上述区区三百字,就把马基雅维利给盖棺定论为: “为人或行事善耍心机、不可信任”的人, 对应的专有名词为“Machiavellian”(马基雅维利式) 。看来,老马挺冤枉的。

无独有偶,另一个英国人,与莎翁同时代的剧作家马洛,在《马耳他的犹太人》中,把形容词“Machiavellian”(拟人化为“马基维”(Machevill),这显然是丑化马基雅维利的角色。英国人确实是非常具有政治性的民族,戏剧台词都那么深奥,要知道,莎士比亚时代的戏剧都是供三教九流娱乐的,演出场合类似于中国戏曲的梨园环境。一句话,算不上高雅。

关于“狮子与狐狸”,其实,世人应该细心体会老马所说的“必要”之前提

其实,马基雅维利在第十八章,开头便给出为什么要成为狮子与狐狸的伏笔,那就是:“大家都知道,君主信守诺言而且为人正直不耍诈是多么值得称道的事。然而,环顾当今之世,我们看到那些功成名就的君主,一个个不把守信当回事,而且善于使用狡猾的手段愚弄世人,就这样征服讲究信实的人。

于是乎,他“发现”人可以同时拥有两种对立的观点,指出政治是一门艺术,诀窍在于扮演角色,因此“发明”现代政治学,寻求与道德无关的现实主义。

在第十八章,马基雅维利总结“君主如果可能的话,他不应该忽视德行,但是必要的时候,他应该知道如何为非作歹”。“必要”这个前提,值得世人细心体会,不要再妄下评断了。

综上,说明一般人对马基雅维利的看法,在某些关键的地方错得多么的离谱。

与世人一般无二,老马是推崇“荣誉”和“豪杰”的;也关心人民利益的

02“马基雅维利的世界”其实是中性而不带价值判断的

《君主论》第八章第三段,关于登上统治王国高位的阿加托克利斯,老马对其生平与作为做如下检讨,

就算是这样,杀害同胞、出卖朋友、缺乏诚信、不懂得慈悲怜悯、缺乏宗教信仰,生而为人走到这样的地步根本谈不上智谋[插图]。采取这样的手段可以得到权力,却没有荣耀可言。如果只考虑出生入死的能耐和克服逆境奋斗不懈的志气,阿加托克利斯不愧为最杰出的指挥官。然而他蛮横残忍又无情无义,再加上恶行重大罄竹难书,我们没有理由推崇他是人中豪杰。

上面,他所提及的“荣誉”和“豪杰”,与世人理解的完全相同,别无二致。

再有,他在后面又加以补充,“那么妥善运用残酷的手段是指为了确保自己的安全,形势所逼而干净利落地采用暴力,可是下不为例,而且事后竭尽所能寻求臣民最大的利益。”此处,他提到臣民“最大的利益”。

好吧,不论是多么粗心的读者,应该都能看得出马基雅维利是用心良苦的。

老马充其量是中性的、不带价值判断的

因为马基雅维利从政治史中看到的现象根本就是“惟精惟一,保权保命最要紧”,所以,他提倡务实政治,绝不接受那些门面话,如“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归根结底,马基雅维利是超脱于“善恶美丑”之上的,他的实证精神不允许他中庸,只是他太诚实和冷静了。基雅维利引人不安,这跟他开门见山的笔法和出奇冷静的笔调有关。使我们感到震惊的倒不是马基雅维利说了些什么,而是我们宁可希望他说的不是真相而已。

老马说:不明智的君主根本就没有能力虚心接纳建言

03马基雅维利是个高级的“马屁精”

在第二十三章中,老马谈论“如何避开马屁精”非常智慧。

普通人都以为,了不起的君主之所以明智,并非出自君主自身的良好资质,而是因为他身边的人向他提供忠言良药。

然而马基雅维利却觉得普通人的想法太不上道。他认为:

1、不明智的君主根本就没有能力虚心接纳建言;2、一个昏君,如果把政务全盘托付,保不齐别人在短时间内就会篡夺他的权力;3、当面对不同建言时,不明智的君主永远不可能协调各方意见,从而缕清自己的思路;4、当下面的人各怀鬼胎时,不明智的君主既没有能力加以纠正,也没有能力辨明是非。所以,他最终下了这样的结论:忠言嘉谟,不论是谁提出来的,必定源自君主的智慧,而不是君主的智慧源自忠言嘉谟。

老马洞穿了政治真相

马基雅维利洞穿了真相。普通人不懂为君之道,却又喜欢推已度人,装得煞有介事。

记得奈飞的热剧《The Crown》开播后,许多小市民感慨,英国女王居然小学都没毕业?她这个女王做得也太舒服了吧,全靠身边的侍从为他打理一切。可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女王终其一生都在学习研究法律,尤其是宪法。她的确不用懂数理化,但她必须掌握驭人之术,这是为君之道,真不是忠言良药能解决的。

据说,嘉庆皇帝有一句口头禅“混账东西”,为了帮助他改掉这句口头禅,太监们从宫外买来一只八哥,放在了嘉庆处理朝政的地方,初见皇帝时,这只八哥来一句“皇帝吉祥”,惹得嘉庆帝甚是喜欢。不过,嘉庆皇帝在生气的时候,骂了一句太监“混账东西”,结果这只八哥也来了一句“混账东西”,自这件事情之后,嘉庆皇帝就把“混账东西”这句粗口改掉了。

君主不英明,任你说破嘴皮也没用。所以,老马是个高级“马屁精”。我这么说,是中性的,不带价值判断的。

中性地判断,老马是个高级“马屁精

结束语

青年时的腓特烈二世,在成为普鲁士国王之前撰写了《反马基雅维利》。该书是由伏尔泰润色,书中痛斥治国中欺骗和背信弃义的行为,谴责不义之战和用暴力消灭敌人。

然而,伏尔泰后来跟腓特烈二世闹翻,留下一句格言“每一个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第一件事就是批驳马基雅维利主义!”

很讽刺。

《腓特烈大帝与伏尔泰在无忧宫中谈话》/乔治·舒贝尔/布面油画

马基雅维利所讲的君王先得打天下,然后才能做明主,只是讲出了真相。意大利没有一脉合法的国王,无法产生传位的君主。缺乏合法性的新君王不得不胡作非为,横行霸道。到他的后代时才可以挑剔讲究。

事实上,欧洲所有的皇族都是靠武力起家的。单说16世纪,伊丽莎白·都铎,即伊丽莎白一世,与其表妹,苏格兰女王玛丽.斯图亚特,为了英格兰的继承权进行了半辈子的争斗。最后,玛丽被送上断头台。女人之间的斗争尚且如此血腥残忍,更别说男人之间了。

伊丽莎白·都铎VS.玛丽.斯图亚特

封建统治者的道德特征是含糊不清,所以他不能像普通人一样行事。读《君主论》若不考虑时代形势的不同,就会以为马基雅维利怂恿地位已确定的君主继续在所有的场合中都做狐狸或狮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君主论》:世人为何责骂马基雅维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yid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