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寻找“大问题”,促进生生对话

寻找“大问题”,促进生生对话

作者: 陈蕾FZ | 来源:发表于2019-04-30 09:41 被阅读0次

福州金山中学 陈蕾

PS:一节公开课往往会带来很多尝试与思考。而每一次的调整与改进,都是自我成长的脚步。昨天课堂上的“意外事件”带来了新的“思考与启发”,且行且思。


20190429《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教学的有趣之处就在于,每一节课都是一次全新的历程,因为每次都会遇上完全不同的充满活力的生命个体,所以你不可能创造出一节一模一样的课堂。当然,教师的状态、表达等方面也会有所不同,课也自然会变得不一样。

优质的问题能把学生与内容联系起来,超越学生的表层知识,引发学生的复杂思考和深度思考。昨天,由于补录公开周的《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我去给高一(1)班上了一节课。原本第一段模拟人代表体验之后,我会先与学生交流:“在体验活动中,你能感受到人大代表发挥了哪些作用?”再观看视频《人大代表上会记》,从而找出自身模拟与人大代表的真实日常生活经历中的差异。但在昨天的实施过程中,我遗忘了这个环节,随即抛出了视频,于是我只得改变策略,邀请学生们直接寻找差异。无意间,我发现这样的处理可能更好,因为这个“转换视角的大问题”,反而更快推进学生们深入地思考,也从情感层面获得更多的认同感。他们中,有人说“人大代表应该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我们刚才更多地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不同意禁止手机进校园,而不是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也有人有说,“人大代表的工作比我们想象得要辛苦,他不仅要完成本职工作,而且还要去完成很多的社会调研。”当这样的“大问题”开始探讨时,它的目标就是要让学生逐渐达到不断探讨和更多讨论,而不仅仅是寻找教师认为的正确答案。像这样的思考与感悟,在公开课那天更多是“蜻蜓点水”,而在昨天的课堂里则呈现出情感的真正认同,是一种体验与升华。

同侪学习,弄清易混易错点

在实践中,教师设计的问题是否使学习者参与了富有成效的探究?是否激发了思考、讨论甚至争辩?其实,在新一轮课改中,这也是高中政治学科议题式活动型学科课程提出的要求。在第二部分“五组素材中,体现了哪些人大的职权”中的小组活动中,学生们依然是图2“江苏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呈现出最大的差异性。也正是这样的混淆点,大大激发了学生们思考、讨论的欲望,使同侪学习的美好被表现出来。在《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给教师的建议40讲》中,王绪溢博士还对“小组讨论”、“小组对话”、“小组合作”三种不同的小组活动形式进行了区分。他认为,对话与讨论的差异在于,对话是所有参与者针对一个问题的深入交谈,它是聚焦的、深化的,适合用于针对概念进行深度探索的教学活动。在昨天的课里,在第一次小组对话之后,我邀请三组不同观点的同学在全班阐释图2理由,然后再请各小组再进行1分钟的探讨。很显然,在第二轮更有针对性的生生对话之后,绝大多数同学都弄清了易混淆之处。

当然,如何提出更有价值的基本问题,开展更充分有效的学生活动?怎么让教师自己“少说话”,包括适当减少事实性与引导性提问,而让学生“多说话”?这些依然是我自己目前的需要关注,且必须有意识地调整和修改的。愿这样的日常反思,让自己更好地前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寻找“大问题”,促进生生对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dyun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