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举答客问31:你为什么选择以解析格言来阐释人生?
王万举,著名学者、作家,社会科学科普著作《人生的一千个为什么》的作者,文化创意大家,“文化创意学”系列学科的创立人(以下简称:王)
郝小学,全国新媒体联盟主席(以下简称:郝)
郝:理工科经典著作《十万个为什么》影响了几代人。王先生,2008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了你的社科著作《人生的一千个为什么》,日前,河北标天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又在制作同名多媒体剧。请问:你为什么选择以解析格言来谈人生问题?
王:格言和古诗词、民歌、民俗、汉字、成语一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这些都被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开发”了。
郝:你12年前解析格言不也是“开发”吗?
王:当然也算开发。因为除了我那本回答每条格言之“所以然”的书外,迄今为止的“格言词典”都是在语音层面解释格言。不过,那本书出版后,多层的版权转移长期没有出现,产业链一直没有形成。
郝:河北标天文化传媒公司这次“开发”是多媒体开发、多种艺术形式开发。此举可看出该公司老总徐省辉先生的远见。
王:是的。他们团队原本搞小程序/网站/app开发,近年来开始搞影视和网络视频。格言原本是人生和社会经验的总结,它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今天对格言的所谓“开发”,首先不是多媒体推送、多种艺术形式转化,而是将格言这种归纳来的经验进行逻辑的解析。也就是说,要回答每条格言的为什么和所以然。
郝:绕了一圈,总算是回来了!王先生,你12年前写作社科著作《人生的一千个为什么》的时候,是先想到解析格言还是先想到回答人生问题?
王:你真是个老辣的老记!问得好!实话说,我是先想到了自然科学科普著作《十万个为什么》,觉得人生和社会也有很多“为什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找载体,即这些问题都“藏”在哪里呢?最后决定解析格言。
郝:我正好把你的《人生的一千个为什么》的创意过程问出来了。王先生,你在开机仪式的讲话中强调,解析格言是创造性转化。请借此机会展开一下。
王:好。我主要说的是在内容上,在价值观上要转化。即是说,格言产生在古代,其内容不都是好的。我们做这件事,要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为核心,从格言中寻找我们需要的精神助力,而不是发思古之幽情。我以为,所谓“弘扬传统文化”,就是批判继承、激浊扬清,而不是“背书”。
郝:赞同你的观点。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