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举答客问19:人化自然,文以化人
——“大文化散文”是怎样写成的?
王万举,著名学者、作家,“文化创意学”系列学科的创立人(以下简称:王)
郝小学,全国新媒体联盟主席(以下简称:郝)
郝:王先生,最近,有朋友约我写“大文化散文”,这次来拜访,目的是想请你谈谈大文化散文的相关问题。第一个问题:这类散文有什么特点?
王:我不是专家,也没有追踪过,所以只能谈谈一孔之见。顾名思义,文化散文要有文化味儿。也就是说,一要展开文化源,二要写出文化“化我”的过程。文化散文就是靠这两种手段感染人。
先说“展开文化源”。“文化”是什么?字典写得很准确: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特指精神文明。也就是说,文化与文明是同义语。这里有两个关键。其一,文化是物质文明不是物质。比如我们挖出一堆三千年前的麦粒,有价值的是它所载的信息即科技尺度、民俗等等,不是它的实用价值(已不能吃。故,考古不是挖宝)。而今年刚刚收获的麦粒呢?则有意义的主要是它的实用价值(其科技尺度等文明因子易得)。如黑格尔所说(原文忘了),直接的物质享受是会遗忘的,而工具却保留下来。这“工具”就是文化。其二,“……特指精神文明”的意思是,化育社会的自然不是几千年前的那颗麦粒,而是它所展开的文明。当然,“文化”不只是或主要不是来自“地下”,而是来自地上即今人的创造,例如文学,例如影视剧、音舞美、书曲杂……
说清楚了“文化”,文化散文的特点就好说了。第一,要从可感形象着笔。它可以是“物在”,也可以是文化品。第二,要叙事。此叙事不是彼叙事,文化散文要叙物在向文化的转化之事;要叙文化品的散播、被接受之事;要叙“我”与它的关系。第三,要抒情。思古也好,感今也行。
郝:你说的可以算作“大文化散文的写作法”了……
王:没有什么“写作法”。只是说,形象思维的东西,也可以用理性来启发思路,注意别概念化就是了。
知道了这些,不等于就能写好。所谓“大文化散文”还是有余秋雨的高和很多人的低,有独创和跟风。关键在知识、阅历、写作技巧和情商。
郝:这么多跟风的,那么,就请谈谈“大文化散文”产生的条件吧。
王:不是三言两语的事,另立题目吧。不过,在以上解析“文化”中已经有答案了。
郝:谢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