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狐八妹精选书评专题读后感
《我们仨》 :相思流年,纸千行

《我们仨》 :相思流年,纸千行

作者: 静缘轩 | 来源:发表于2019-01-22 16:40 被阅读13次
    《我们仨》 :相思流年,纸千行

    你们是我头顶的云,耳畔的风,是我眼中的烂漫山花,我亦是你们行过的万里山河,停歇的温馨港湾                ——题记

    《我们仨》是杨绛老先生的回忆录,她以一个妻子,以一位母亲的身份对其丈夫钱钟书、女儿阿圆以及他们组成的那个小小的知识分子家庭的点滴记录。63年的跌跌撞撞,63年的欢声笑语,如春雨般牵丝成线,交织成网,润物无声,刻印在骨血里。这本书带我们走进那个小家庭,感受这个家的点点滴滴。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代表作,在高中时候也囫囵吞枣的浏览一番,记忆也仅停留在这个片刻,而对其伴侣杨绛先生更是知之甚少。最近在看杨绛老先生的《我们仨》之前特意去查阅了她的资料。

    杨绛,江苏无锡人,我国著名的作家、戏曲家、翻译家。她与钱钟书先生第一次见面时的问答“我没有订婚”,“我也没有男朋友”后,开启了一段世纪佳缘。她通晓英、法、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也在文中提到过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她在93岁高龄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她的才华不容小觑。在2016年5月25日,这颗文学界的世纪之星散退了全身的光芒,魂归混沌,享年105岁。

    对于《我们仨》,我知之甚久,总是因为生活琐事或者自己年纪尚小、阅历甚浅为措辞,以至于这本书到今天才得以有机会去拜读。我触动于文中杨绛先生夫妻二人的相处之道,感动于三个人间亲密无间的关怀,最后只留老先生一人形单影只时,我仿佛看到那个找不到家的孤独老人在寻寻觅觅,心如钝刀割磨般揪揪的痛,我却无能为力,只留叹息在心间,在文字中留连。

    日子在慢慢走过,杨绛先生觉得他俩也在慢慢变老。她做了一个梦:梦见原本是属于两个人的散步,走到不知名的地方时,她的钟书先生不见了。她大声呼喊,连名带姓地喊。喊声落在旷野里,好像给吞吃了似的,没留下一点依稀仿佛的音响。彻底的寂留静,给沉沉夜色增添了分量,也加深了她的孤凄。简简单单的几句话,让我身在局外却也感知她的那份无助和对钱钟书先生深深的依赖。

    我不知道这个梦预兆着什么,但那种分离却像是在心头插了一把刀,只喘不过气。最后她在惶急的喊叫声惊醒过来,摸摸身边,钟书还在身边酣睡。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她的依恋放在心头,也深植灵魂,魂牵梦绕。事后锺书安慰说是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两人心心相系,相互牵连,割舍不断。

    这是多么浓烈的情感,表面云淡风轻,夜深人静时那份情感在梦里得以尽情释放。那份浓烈直击心灵,让我心里悬着的那把刀终于放下,仿佛只要他俩还在,一切都是星光灿烂。

    追忆青葱岁月,年轻时的杨绛夫妻二人留学国外,一件小小的屋子盛满了满满的幸福。一个学校上课,心无旁骛;一个在屋中看自己喜欢看的书,忙忙碌碌,看似互不打扰,却也有磁场吸引,别人无从介入。当杨绛先生畏惧杀虾而选择不吃虾的时候,钱钟书则挺身而出,说虾还是要吃的,不过以后剪虾由他全权负责,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他们不断发明,不断实验,各司其职,温馨甜美的小家庭生活正式上演,惟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闲暇时两人相互搀扶,到伦敦,巴黎去“探险”,他们用脚去丈量他们的人生路,用手去抚摸他们的悲欢喜乐,仿佛看到他们的背影,一高一低,一步一路,渐行渐远。让我这已经知道结局的人,眼泪冲出了眼眶,这般如花岁月,也只有在回忆里重现。

    两人的时光总是幸福而快速流过,婚后他们迎来了爱的结晶——阿圆。阿圆的出生更是为这个家庭注入了新的活力。阿圆还是小小软软的一团时,就被爷爷既定为“吾家读书种子也”。阿圆还是八岁孩提时就已经记得妈妈邮寄信封地址。这般的聪慧,恐怕也只有他们这样睿智的人才有幸拥有。可想到这样有学识的人在晚年时分,却遭遇病痛磨难,还坚强微笑,为自己的父母担忧,一面惋惜,一面有种:“他家有女如此,夫复何求”的自豪感。

    阿圆的出生正值国内动乱,新思潮迭起。他们颠沛流离,居无定所,以至于阿圆都没有条件就校入读。但这段时光却是阿圆记忆中最重要,最快乐的时光:妈妈给她耐心讲书,默默陪伴读书,爸爸可以和她一起玩儿“猫鼠共跳踉”,有亲朋好友的关切问候……和最亲近的人在一起,做自己最喜欢做的事,人生如果可以这样一帆风顺,那该有多好。

    他们经历了时局动荡的年代,”大跃进下乡,分配在不同的地方,体验不同的经历。身在异方,心却因彼此的关心紧紧的连在一起,想念却不能见,只能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这身体的疲惫怎抵得上心中渐欲渐浓的想念呢?相思瘦,谁人知晓。

    或许仨人的时光太过幸福,也或许仨人的才华遭上天妒忌,他们不再是上天的宠儿。在阿圆日渐疲惫,钱钟书先生也日渐消瘦。在最后之际,钟书先生在这边的床上挂吊针,阿圆在那边的病房做化验。这边与那边,相隔了千山万水,不是一双脚可以丈量的距离。杨绛白天相守在钟书身边,晚上“梦游”守在阿圆身边,日夜担心,却在病魔面前无能为力,心力交瘁。我心疼她,恨不得可以回到那个年代,带着先进设备去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可我还不会穿越,只能握紧拳头,为他们打气。

    看到杨绛先生日渐憔悴,却在钟书先生面前勉强支撑,那份孤独与执拗,终是让我不敢去相信这就是她——一个总是被钟书先生叮嘱阿圆要好生照顾的女子。病魔无情,时间更是残酷,这无情风雨终是带走了阿圆,也带走了他的钟书先生。

    这个小家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一切终是没了,散了。只留一个在不断寻找回家路的孤独身影。我心凄然,怕她会坚持不住,怕她也随风而去,可她带着先生孩子的祝愿,沉浸在美好回忆中。这个小女子的背脊此时在我眼中高大起来,我在心中由衷的敬佩。

    如今,杨绛先生也已离去,一切又都回到了圆点,“我们仨”也团聚了,只愿可以再续前缘。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仨》 :相思流年,纸千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frj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