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时让自己置身于学习区

作者: 后窗 | 来源:发表于2019-02-22 06:52 被阅读93次
    让生命因成长而闪光

    和两位久未谋面的好友相聚,坐到一起我不禁感慨,与二位聚一次真是不容易,你们去年取得的成绩都值得举杯祝贺,一位顺利拿到了博士学位同时评完了高级职称,一位实现了升职加薪,去了很多人羡慕的新岗位工作。

    我问去了新岗位任职的朋友这几个月感觉如何,他坦言还不太适应,工作与自己的本专业相离甚远,基本要从头再来。陌生的工作环境,全新的专业领域,复杂的人际关系,让内敛、书生气十足的他很有压力,目前还处于努力适应,不断学习阶段。

    另一位朋友则生活得非常滋润。在工作了多年的单位,做的是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事,本来就游刃有余,三年在职博士读好以后,更是如鱼得水。她说同事都对她非常好,连早餐、手机壳都会帮她准备好。我们问她有什么打算?她说很享受这种工作不累薪水不低的状态,舒服又惬意。

    听了两位朋友的生活工作状态,我不禁想到了一个心理学认知理论。

    美国人NoelTichy提出了认知世界的三区理论,这个理论用图形表示就是大圈套小圈的形式。

    里面一圈是舒适区。这个区对人来说是没有学习难度的知识或习以为常的事务,人常常处于舒适自在的心理状态。就像温馨舒适的家,自由自在,悠然自得,无需劳心费力,是多数人都迷恋沉醉的地方。

    中间一圈是学习区。这个区对人有一定的挑战性,因而会感到不适应,让人有一些压力和紧迫感,但还不至于接受不了,是我们常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区域。

    外面一圈是恐慌区,面对的是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太多的事务或知识,人完全置于陌生的领域,心理感觉会到非常恐慌,安全感丧失。如果不是特殊情况,通常人不会主动让自己处于恐慌区。

    人对外部世界认识的这个三区理论对我们并不陌生,甚至很多人都曾亲身体验过,这个过程构成了各不相同的人生经历。

    我不止一次或被动或主动地离开舒适区进入学习区和恐慌区。印象最深刻的是初中时的转班事件。刚上初中时我被自然分到英语班,学习一段时间后,我与新班级新同学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在感觉一切都很好的时候,被父亲一声令下调到俄语班,突然置身于陌生的班级,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我感到恐慌和不适,反抗无效后只有默默哭泣着接受。我想,当时的那种感受就是置身恐慌区的体验吧。

    长大以后,我发现慢慢自己是一个有好奇心且喜欢挑战的人。好奇心促使我不断去学习去接触新的事物,喜欢挑战让我不轻易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不断尝试未知的领域,把诸多的不可能变成可能。

    作家李尚龙在自述自己成长经历时说,当年他离开新东方时父母表示很不理解,因为这是一份稳定而高薪的工作,是很多人求之不得的,而他却遵从了内心的感受,遵循了“世界上所有东西都是变动的”这一客观规律。他回答父母说,自己辞职是为了看更广阔的世界。于是他离开了可以养尊处优、悠哉游哉的舒适区,进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学习区。在学习区里,他的发奋与刻苦让人惊叹。

    我开始每天努力地写。就这样,我写满了一个硬盘,写坏了几个键盘,写光了十多个笔记本,用完了几十桶笔。

    有人说李尚龙有写作天赋,却不知道他为写作这件事所做出的付出。投稿被拒时的失落,被人抹掉姓名时的愤怒,文思枯竭时的煎熬……都历练着他的毅力与心理素质。

    他说:“那些聚光灯下的时刻,我都会逆着灯光看,仿佛曾经那个最顽固却又一无所有的自己。”

    的确,每一个不甘心过一眼看到头的日子的人,内心都有一股对抗平庸琐碎的力量。这种力量会促使他不断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卸下曾经的成就与辉煌,忘记曾经的汗水与泪水,以最美的姿势冲出舒适区,奔向学习区、恐慌区去磨炼自己,去努力挖掘自身蕴藏的无限潜能,不断实现生命的拔节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适时让自己置身于学习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fs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