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制内浑浑噩噩度过了黄金时期后,痛下决心,决定开启人生第二段征程。却发现,个人的基本账务保障概念稀里糊涂,理财、保险一窍不通,还思维固化。
被生活猛击后,回过神来,穷追猛补相关知识技能。有了意识与观念,虽然晚了些,总算不再在如此重大的问题上惘然置之,那今天说说保险。
保险过去一直被自己理解为投资、存款。女儿3岁时,为其买过一款平安保险的平安儿童金360元一份一年,连续交10年,在14岁、18岁、22岁各领取一次回报,已经翻倍领回了投入,当她55岁后每年还是每月有一笔养老金。还有一款中国人寿的,每年交720,交了十年,17岁结束。连续领取了回报至22岁,更是属于理财投入型。
一次,与朋友交流个人养老保障问题。朋友买保险的意识和方法让我大吃一惊。他买的保险,有保险的成分、也是理财。他的一句话:车都要买险、人不买保险!猛然提醒了我。
于是我也急找保险方面朋友,准备入购。我的需求,立刻引来了许多保险行业朋友的关注,也非常热情、积极,我甚至被鼓动着预交了一个类别险的钱。但当了解越多、推荐越多,越是一头雾水、束手无策。各款保险,保项差异较大,却又说不出其中的道道。我的直觉告诉我,旁人靠不住!既然不愿、不想被人绑架,就得认真学习。既要为自己及时选择保险,又要尽可能避开保险的坑,明明白白买保险。
记得很清楚,2022年的国庆节期间,我在微信阅读上找相关书,认真学习了买保这件事。基本知识点梳理如下:一是保险不是投资、是保障,社保再好,只是保基本。二是越早买保险、保费越低,退休前把保费交完才量最好的安排。三是先看保额、再看保费;尽可能选择咨周期较长的产品,保费相对较低。50-60岁老人应该买意外险、医疗险、防癌险,其它重大疾病险、定寿险、终身险已经不适合了,因为投入太大。赶在60岁以前,必须将商业保险纳入计划并实施。
关于保险的投入的比例问题,应该占家庭年收的5-15%,或家庭理财产品投入的10%左右,对照此比例,合理规划。
关于买保险的途径问题,可以选定一家保险公司,由客户经理沟通,好处是紧密性强、服务周到。不足是品种单一。二是找平台经理,寻找不同保险公司的优化组合方案,不足是产品经理与个人的粘合度不够。通过学习,我掌握了保险的管理与监督机制,打消了平台保险风险顾虑,最后在平台上选择了保险类别。
毕竟我学习的过程比较粗浅,我也在知乎上参考了一些大咖经验分享,结合专业理论介绍,通过比较保险的四大基本责任、续保周期、癌症药品外购、免赔、增值服务等,选择适合自己的险种立即着手购买了。
我觉得我比较成功避开了保费重、保障不合理、还将损失了几十年资金利息的保险坑,又给自己做了保障安排。现在我倒成了合理规划保障的经验分享者,很为自己的学习和实操能力点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