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导致问题的思维方式,试图来解决问题一定是无效的。”简单来说就是用你的思维方式解决你的问题一定是无效的。
心理工作者永远在求异,找出差异点,差异就是信息。因为人只有对差异感兴趣,对相同的不感兴趣。如果你与求助者的思维方式相同了,很有可能就被求助者催眠。催眠就是在相同的基础上不断的重复,不断的重复。假如我拿一支笔在你眼前不停的晃动,不断的重复晃动这个动作。只要你的眼睛盯着一直看,很有可能不一会你就睡着了,因为你被相同的、不断重复的动作催眠了。假如我还是拿着同样的笔在你眼前晃动,过一会我把笔帽卸下来晃动,再过会又把笔尖拔下来晃动,虽然你也是盯着看,但是因为有差异,你就不容易被催眠。
有一个求助者正在往东走,看到作为咨询师的你后说:你一起跟着往东走吧。作为咨询师的我们无论做什么,都不要跟着他一起往东走。你可以带着他上天,可以入地,也可以带着他往西走,就是不能跟着他往东走。假如你跟着他往东走,说明你病的比求助者还严重。
有时候家庭里如果一个人有问题,说明这个家庭里的人都有问题,因为这个家里人的思维方式是一致的。假设孩子问妈妈,“这个事情怎么做啊”?妈妈就给孩子一个解决方法。再问怎么做?妈妈又给孩子一个解决方法。这样孩子永远不会自己独立去做事情,妈妈回答的方式是在顺着孩子的思路走,是在求同。假如孩子再来问“妈妈这个事情怎么做?”做为妈妈的你就说:“妈妈也不会做。”逆着孩子的问题,这是在求异。在家庭里,作为父母的我们有时候要“装”弱,这样才能给到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
缘木求鱼缘木求鱼的故事。有人跑到树上捉鱼,一定是捉不到的。我们要做的不是跟着上树,而是想方设法让病人从树上下来。
1+1等于几
有个强迫思维的求助者问1+1为什么等于2?2+2为什么等于4,4+4为什么等于8.如果咨询师顺着求助者的思维走,可能一会就被求助者催眠了。假如这个求助者问你,你的回答是要求异。可以这样回答“1+1等于几我不知道,但是1+1一定等于2吗?“不等于2会等于几呢”?这时求助者反问。“一滴水加上一滴水还是一滴水,一群人加上一群人还是一群人,一个男人加上一个女人可能就会是三个人或四个人”。只要让求助者不再考虑1+1=2这个问题,你的咨询就成功了。
记住一定不要轻易回答求助者问题,以免被催眠,因为用他的思维方式无法解决他的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