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听书《东坡志林》(1)

听书《东坡志林》(1)

作者: N4098河南宛城 | 来源:发表于2024-08-01 08:20 被阅读0次

    今天早上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第二次听完了李晓愚老师解读《东坡志林》这本书。

    《东坡志林》这本书是他本人所写的小短文合集,记录的是他自己的日常生活,有点类似我们说的微博或者朋友圈,文短而情长,字数少却回味多,非常有意思。

    这本书主要记载了苏东坡被贬后的日常生活,从文中我们可以更近距离观察他,体察他的内心。

    1、少年英才

    苏东坡的人生可以说是“高开低走”,他少年得志,20岁锄头考中进士,名动京师。欧阳修说“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意思是我得给这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让让路,因为他一定是出类拔萃的。当时的皇帝宋仁宗在见了苏轼和苏辙后,开心地跟皇后说:“吾为子孙得两宰相,”仁宗去世后英宗依然很欣赏苏轼,甚至想让他破格跃升。你看,当时的皇帝宰相、当时的朝廷对苏轼是寄予厚望的,是把它当作国之大器来看待的。

    2、中年被贬

    人的才华从来不是人生之路一帆风顺的保证,自从踏上仕途后不进,他就卷入了因王安石变法所引起的新旧党人之争。

    1079年,北宋政坛上发生了建朝以来最大的文字狱--“乌台诗案”。案子的过程很复杂,简单来说就是苏东坡在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写下了不少诗歌讽刺新法,其实批评王安石的做法没有危险,但是他赶上了一个尴尬的时刻。由于新旧两党之争,宋神宗迫于形势把王安石罢了相,亲自主持政务。这样一来,本来针对王安石的吐槽转嫁到皇帝的头上,这还得了,这不是藐视皇权吗?就这样,苏东坡糊里糊涂地撞在了枪口上,被政敌污蔑有谋反之心。苏东坡被投入监狱130天,饱受折磨,最终被贬到湖北黄州。

    一个正值壮年、“自当为天下用”的宰相之才,就这样跌入谷底,似乎永无翻身之日,他也会惆怅、灰心丧气,甚至陷入无边的绝望,在他最痛苦的时候,写下了《黄州寒食诗帖》,让我们得以窥到当时他的苦闷心情。

    但是他很快从低落消极的情绪中走出来,调试好心情,直面挫折打击。在被贬的时光中,他不仅创造除了脍炙人口的诗词,还有家喻户晓的美食,如东坡肉等。

    苏东坡晚年时曾有人问他,一生中最大的成就是什么,他答曰:“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你问我此生的成就,我给你三个地名:黄州、惠州、儋州,这三个地方全都是他的流放之地,三个偏远蛮荒的地方。

    3、生存之道

    苏东坡在流放之时,面临的首要问题不是创作,而是生存。在黄州时,钱不够用,怎么办,他是这样做的:每月初去4500钱,分成30份挂在屋梁上,每天早上用叉子去下一串,不够也这么多了,偶有余钱,就放进竹筒中,用来招待客人。还把这个办法推荐给好朋友秦观。

    日子光靠省还不行,他在黄州城东边的小山坡上开垦了一块荒地,放下文人的架子,开始务农,从此便以“东坡居士”自居,这个号后来家喻户晓,流芳百世,比他的名字都要响亮。

    在黄州那段艰难的日子里,他还把自己培养成了美食大师。他发现黄猪肉在黄州不受待见,价格低贱如泥土,富人们看不上,穷人不会做。于是他自创新法,把半肥半瘦的五花肉放进锅里用小火慢慢炖,味道果然鲜美,于是他兴奋地写下了《猪肉颂》,并且到处分享他的烧肉秘诀,这就是名扬天下的“东坡肉”。

    在他的人生困境中,他不仅写诗画画,还政绩显著,在杭州修剪了苏堤,在密州兴修水渠,带领百姓对抗蝗灾等。

    从苏东坡身上,我们看到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和强悍的生存力,人世间的苦难,但凡不能将我们打倒的,必将使我们更加坚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书《东坡志林》(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nv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