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谈||读一点残雪03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4-07-27 11:56 被阅读0次
文学谈||读一点残雪03

形势的发展,大大超出了邓晓芒的预计。1985年,残雪发表了用同样怪诞手法写成的《污水上的肥皂泡》,第二年就先后在《中国》杂志上发表了《苍老的浮云》和《黄泥街》。一时间,人们纷纷在谈论残雪的作品,把她归入“先锋派”的代表性作家。这种说法只有一点是对的,就是残雪的确受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影响颇深,尤其是卡夫卡的作品,她还真是读进去了,为此她专门写过一本论卡夫卡的书《灵魂的城堡》。

残雪痴迷于外语,形成自己的文学理念。后来邓晓芒终于明白了残雪当年为什么那么痴迷地自学外语了。那时邓晓芒对妹妹痴迷于自学外语很不以为然。当时残雪刚从厂里退出来,还没有决定学裁缝时,她带着孩子,每天晚上听美国之声的“英语900句”,居然不久就能去中学代英语课了。

邓晓芒认为,与其花这么多时间在外语上,不如多读点正经书。但事实证明,残雪的工夫并没有白费。这么多年来,她看了大量的外语原版书,并且具备了直接与外国朋友交流的语言能力。几十年来,直到今天,她一直保持着每天两个小时外语学习的习惯,已经能够在网上与国外的评论家用英语讨论文学和美学问题。

但是她的文学风格绝不是照搬西方现代派或先锋文学,她是用自己在中国大地上体会到的生活去吃透西方现代文学的神髓,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理念和文学道路。她的小说中没有任何赶时髦或模仿的倾向,初看起来你可以说似曾相识,但读进去了,又说不出有哪一点是别人的,实际上是一种现代人和现代艺术的精神气质的相似性,它把读者带进了人类精神的一个更加深邃的层次。

邓晓芒说,残雪的艺术精神,已达到了哲学境界。经过二十多年持续高产的、甚至有时是“井喷”式的创作生涯,残雪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文学自觉。在作家中,她除了风格独特之外,一个极为罕见的特点就是她对于自己的文学行动有强烈的自我意识,能够对自己的作品和她所欣赏的作品做出远胜于一般文学评论家的评论。

传统的观点认为,一个作家评论自己的作品是不合适的,也是不可信的,因为作家在创作时是非理性的,即使在没有创作时,作家的理性也是不够的,过于理性的人当不了作家。

这种观点对于绝大部分靠非理性创作的作家来说是合适的,几乎是一条定律。然而对于残雪来说,这条定律就失效了。她是一个既有非理性的创造冲动,但同时又有极为强劲的理性控制力的作家,只不过她的理性在创作中不是介入其中直接支配其写作,而是居高临下地遥控和激发,有时还需要与非理性的生命冲动交手搏斗。

相关文章

  • ​读书 | 残雪《五香街》

    今年读的第一本书,残雪的《五香街》。残雪的书是第一次读,也是偶然间看到,2019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呼声很高的残雪失...

  • 读《谈文学》

    今天听朱光潜的《谈文学》,原本只是练字时补充点声音,未必想有什么感触。但听到《运思与写作》产生了共鸣,因为文章中说...

  • 27/100 | 《谈吃》

    【书籍名称】《谈吃》 【阅读感受】 梁实秋先生是近代文学家,是有名的美食家。今天读《谈吃》,可以深刻感受到这一点。...

  • 跟跟风,读残雪

    作家残雪被提名201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微博热搜“残雪是谁?”对于非文学专业人士来说,残雪这个名字听来确实陌生...

  • 中国女作家残雪成为诺奖热门人选,她是谁?

    中国女作家残雪成为诺贝尔文学奖热门人选,英国博彩公司NicerOdds公开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赔率榜,残雪以高...

  • 读《谈美.谈修养.谈文学》有感

    当在无意中,在司曙旅行空间(重庆十八梯店)里,看到这本书后,就翻阅起来。 等随性的看到第100页的《关于马客思主义...

  • 女作家残雪:有几个人能像她,一心只做自己,憾失诺奖却牛过莫言

    读残雪的散文,《从染缸里突围》,心中生出无尽的思量。决定去读残雪的所有作品,去感受一下“残雪之谜”,去感受她染缸突...

  • 在世俗中享受美

    今年,残雪获得若贝尔奖提名人,使得作家残雪在文学界名声鹊起,她于1985开始发表小说,至今已有六百万文学作品,墙里...

  • 也谈残雪现象

    我从没听过残雪这个人,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更不知道她写了些什么东西。 突然之间就被提名为诺贝尔...

  • 时间上的事

    中国女作家残雪入围诺贝尔文学奖:好的生活是按自己的方式过一生 中国女作家残雪,入围了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2019...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学谈||读一点残雪0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nv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