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工程师如果想造一架飞机,也得遵守、考虑、学习、并理解万有引力定律,对于心理学家也一样,人性约束观认为我们必须服从天性,但是我们并不这么做,我们的文化并不是这样做的。我们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称之为“美好的假象”
当人们问:你好吗,我们都会说:我很好,事实上我们并不太好,我们应该说:我正在经历坎坷,我正在经历难关,我压力很大,但我们不愿承认。我们不允许自己做凡人,因为如果我们感受到这样的情绪,我们会觉得自己有问题,然后别人都说:很好,很不错,非常棒。然后别人问我们:你怎么样的时候?我才不要做这里唯一一个煞风景的人。我才不要做惟一一个郁闷的人,所以我也说很好,很不错,然后我们就造就了这个美好的假象
正是这个假象导致严重的抑郁,严重的抑郁是幸福感最终的流向。这从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这么多人感到抑郁,全国大学校园45%的人不能够允许自己做凡人。
我们需要一个空间,一个可以和最好的朋友、家人、还有自己相处的生活空间,在那个空间,我们允许自己做个凡人。不是指完全顺从,我感到抑郁,但却什么也改变不了,我接受我的天性,我接受我的现有状态,就这样了,不是指这种顺从。是说主动接受,就是要理解,有一些是我无法改变,有些事我可以也应该改变,有区别的接受。
情感即情绪,行为即认知,认知即想法。对人性无条件的接受与认同,和我们的感情与情绪密切相关。他们存在着就像万有引力定律,这不意味着我们要接受自己所有的行为和认知。
我曾经嫉妒过自己最好的朋友,但这种情况没有让我变成一个坏人,那是人的本性。嫉妒是人性的一部分,嫉妒无所谓好坏之分,愤怒无所谓好坏之分,沮丧和焦虑也无所谓好坏之分。这些都是人性的一部分,然而问题在于用什么态度对待和表达这些情感。这就和道德的领域相关了,可以选择道德或者不道德方式,对待自己最好的朋友、爱人或其他人。可以继续嫉妒自己最好的朋友,但同时选择用宽厚仁慈的态度对待他。认知也是同样的道理。可以允许自己有负面情感,这并不意味着必须向由这种情感产生的想法屈服,事实上沉思是对情感的伤痛没有安抚作用,不如把这些伤痛写下来,或者敞开心扉和他人谈谈。这些做法远远有效于思索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