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自身特质的力量
——读《最好的教育在家庭》
家长自身的特质也只是家庭文化的一大部分。《最好的教育在家庭》,作者沈安平是一名受过师资培训,在大学任职多年的教师,他利用自身的优势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在社区中文学校先任副校长到后来的董事会会长,使得所在的华人社区生机勃勃。他在这中文学校帮助移民父母向第二代孩子传递文化薪火,增进亲情交流,促进了海外成长的第二代孩子在文化认同和自我的个性方面的健康发展,使得他们的下一代华裔儿童为所选择的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沈安平的家庭教育强调的是关注孩子的“生命”“学习兴趣”“亲情交融”“共同学习和成长”“沟通、理解”“尊重”“原则性”“配合默契”等关键词。
沈时辛是大学体操教练和体育教师,赴美不久在麻州体育中心找到体操教练工作。她原先是不支持儿子在体育方面发展的。当时沈岳六岁一跃就做了个后手翻,没有上过一节体操课,仅看着别人显本事就学会了。这个动作对于一般小孩是要学习几年才行的,就这样夫妻俩决定让儿子到体操中心的普通体操班试试,没想一发不可收拾。6岁参加系统的体操训练,这一训练前先是完成作业,然后才训练;沈时辛给儿子在规定的时间之外设计了一些身体素质和基本动作练习,让他与10-12岁年龄组的孩子一起练习。不管是学习还是训练,他始终都是兴趣的,拼命苦练,技能进步很快。两年的训练就取得“体操生涯”中第一块全能奖牌。当成绩不还好时,夫妇达成意识,尽量不用激愤的语言评价,侧重录制比赛的过程,与孩子一起分析动作质量。沈岳10岁时,还带他到南京找年轻有为的教练训练,展进很大,教练说如果再继续一年沈岳有望获得美国少年男子体操冠军。
在如何调节沈岳的体操训练以及智育全面发展等问题上,夫妇经常反思中美两种教育和训练体制的特色与弊端。有了父母的扶持,特别是母亲时辛的参与与帮助,沈岳连续两次的获得美国“未来之星“体操队成员。尽管后来沈岳有过全国大赛上的名落孙山,但沈岳没有动摇,还要求唯一的休息日周日练习一些技术难度动作,以弥补日常训练的不足。初中毕业后并立志要去斯坦福大学学习。
11岁的沈岳带伤参加全美团体锦标赛,为团队赢得有效的分数。后来母亲为沈岳找到刚从亚美尼亚来的年轻的最好男子体操教练勒放。在勒放一年的精心训练下,于麻州他获得男子比赛中表现出色的成绩,并在美国东北不六个州的比赛中获全三名的好成绩,而后参加了又当年的全美青少年体操锦标比赛,总分获得第六名的好成绩,顺利进入了国家体操队。
沈岳十年来的体操训练比赛和发展经历,父母在精力付出了很多,特别是母亲时辛除了生活起居、饮食营养、日常接送,训练计划、外出比赛更是费尽了心机,不辞劳苦。就简单的孩子的饮食健康,为孩子制定合理健康的饮食菜谱,母亲那些东西有添加剂,那些东西不利于孩子的健康,都弄个清楚、明白,他们绝大部分时间会亲自下厨做菜,荤素搭配,很少买现成的,可见其他方面需要的能力与精力。
在牛顿中文学校创办50周年之际出版了纪念专刊,沈安平和儿子沈岳都撰写了文章,沈岳在文章中特别提到中国文化中勤奋努力、重视教育、珍惜友情、家庭为重、追求成功等核心价值观,使得他这样的华裔第二代在这个国家取得了如此多的成功。牛顿中文学校帮助他领悟到了他性格中的中国元素,并增强了他作为一个华裔美国人的自我意识,使他能够更好地与世界分享他的才华。
沈岳在父亲节给父亲的礼物,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我的知识兴趣、我的核心价值以及我对人生挑战的应对——主要来自我父亲的智慧和他给我树立的榜样。
从沈岳的经历,我们读到了沈岳敢冒风险去学习、去研究;快乐,而且从不放弃;能承受失败,及时调整了自己;希望胜利,并渴望知识,渴望成长。可见家长自身特质的力量有多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