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北漂的故事故事
那个决定死在北京的女孩

那个决定死在北京的女孩

作者: 丁优优的心事 | 来源:发表于2019-10-08 11:16 被阅读0次
    那个决定死在北京的女孩

    当方可可意识到自己这辈子恐怕真的无法生活在北京的时候,她花了一天的时间看完了《北京女子图鉴》。

    这部剧是四月份开播的,而她是五月份离开的北京,后来她想,如果当初早一点看这部剧,或许还能再坚持坚持。

    其实她比谁都清楚,留不留得下,跟看没看这部剧没有一毛钱的关系,只不过是在为自己的不得不离开找个好听借口罢了。

    对于方可可突然辞掉家里的工作非要跑去北京这件事,自始至终都没人能理解,更让人无法理解的是,既然花了这么大的代价最后竟然又回来了,大家觉得她可能是疯了。

    对于一些冷嘲热讽,她也不愿费力解释,第一她觉得没必要,第二也没人愿意听。

    大家都是有骨气的人,谁也看不上谁,但谁也妨碍不了谁。

    所以,这次回来她也只联系了她的高中同学陈如画。

    她们做了三年的同桌,陈如画也听了三年她那些奇奇怪怪的想法,虽然她不懂,但还是打心眼里觉得方可可是个有点特别的人。

    对于方可可想要去北京这件事,陈如画早就知道,她说可可啊,你想去北京就去吧,我都支持你,大不了再回来嘛。

    陈如画还算懂她,但也不是百分百懂,她也会问些让方可可哭笑不得的问题,比如你为啥非要去北京呢。既然去了为啥又回来了呢。

    方可可也曾因为陈如画捉急的智商在心中飘过无数次草泥马。

    但她还是把陈如画当成最好的朋友,因为她知道陈如画问这些问题的初衷和别人不一样,她是真的好奇,但其他人不是。

    有天,她约了陈如画出来吃饭,她想认真回答她的问题,结果却喝得烂醉,吐了陈如画一身后又抱着她大哭。

    她说,其实我不是非要去北京的。

    陈如画更不懂了,那为啥还要去呢。

    她是真的好奇。

    那个决定死在北京的女孩

    方可可早在十年前就去过北京了,但她想要的是留下。

    她需要给自己的童年一个交代。

    方可可有个幸福的童年。

    从小跟着爸爸单位组织的旅游团到处跑,八个月大就被爸爸抱着去桂林跟象鼻山合影,到小学毕业的时候她已经去过将近大半个中国的城市。

    去过的地方越多,就越知道不想留在什么地方。

    所以,她从小就觉得出生的县城太小了,“外面”的世界大才是无限大。

    她总是预感自己将来一定会生活在家乡以外的某个城市,而这个城市在方可可十二岁那年被确定为北京。

    十二岁的暑假,方可可参加了一个夏令营。北京和青岛二选一,她选了北京。

    原因很简单,首都嘛,电视里天天都在说它的好。她想去看看有多好。

    那个决定死在北京的女孩

    十几个小时的路程,被带队老师叫醒的时候是在凌晨两点的北京。

    第一站是去天安门看升旗。

    凌晨两点广场上已经有不少人。

    她想起在学校,每个周一早上都会穿上校服戴上红领巾对着红旗敬礼。

    大家嘻嘻哈哈,唱着记不准的歌词,看着没有展开的红旗被硬生生的拽上去。

    但北京的升旗仪式和学校里不一样。

    原来国歌是要放三遍的,原来国旗要和太阳一同升起的,原来在天安门看升旗真的会哭。

    方可可想起之前在哪里看到过的一句话,没有到天安门看过升旗,就不算真正来过北京。

    这一刻,她多想留下。

    798作为北京有名的艺术区,被方可可吸引的竟然不是那些绝美的艺术品。

    她感兴趣的是那些走在前面顶着粉色的头发,穿着露背的吊带,纹着花臂的女孩们。

    她觉得她们很特别,那种不会被人觉得是异类的特别。

    她想长大后也要打扮成这样,可她又想到在家里连涂指甲油都会被骂。

    大人们告诉她,要守规矩,要得体,要能够被人理解。

    但在北京,似乎就能拥有不需要被大多数人接受的自由。

    这一刻,她多想留下。

    后来她不记得花了多久逛完了故宫,不记得在长城的第几个烽火台上合的影。

    南锣鼓巷的糖葫芦有多甜,后海附近的胡同有多热闹,卖糖人的大爷说的北京话有多好听。

    这些她都会忘,她只记得,这座城,她一心想留下。

    五天的行程很快就结束了,临走时北京下了很大的雨,她坐在车里哭的很不像话。

    回到家里,她在日记上写,我要去北京,死在那里都愿意。

    不过后来她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很傻,为啥要死呢。就算她愿意,北京也未必愿意啊。

    那个决定死在北京的女孩

    回来后的方可可每天思考的问题就是什么时候去北京和怎么样才能去。

    她小时候想考北京电影学院,想成为一名演员,后来放弃了,她长得还过得去,但当演员还差点,主要后来她听人说,这一行只靠脸也不行。

    她想好好学习,考到北京的大学,是最牢靠的途径,可高考大省的的竞争力不是吹出来的,她不是不努力,只是作为文科班一本上线率一人的班级,加上她并不聪明的天资,她觉得自己实在是没戏。

    一点也不意外,方可可最终勉强的被录取到了当地一所三流大学。

    她暂时没有想到其他可以去北京的办法。

    等通知书的过程,她在一个关于北京的论坛里认识了一个姐姐。暂时叫她木子。

    木子姐大她几岁,刚从中戏毕业没多久。

    木子姐告诉他,北京其实没那么可怕,如果她来的话可以带她看她演的话剧,还可以教她表演。

    她高兴坏了。

    她告诉木子姐,她一定会去北京,不过不是现在。

    木子姐答应,在北京等她。

    后来她们也有断断续续的联系,方可可通过朋友圈感受着木子姐在北京的一切。

    她知道木子姐最近又搬家了,房子比以前大了。

    木子姐又换工作了,公司离家更近了。

    几年的时间,木子姐从一个名不经传的小演员变成了院线电影的制片人。

    说出去多骄傲啊。

    以至于她以为这一切都是北京这座城市带来的运气。

    在老家工作了半年后,方可可决定辞职去北京找她。

    她打电话告诉陈如画,陈如画说,可可啊,北京真的有那么好吗?

    方可可笑着说,北京的好,只有足够爱的人才知道。

    临走的时候,她发了条朋友圈,大家都为她将要去过苦兮兮的生活表示同情的时候,她却为自己正式加入两千多万北漂大军中激动地睡不着觉。

    火车一路从南向北,她收到妈妈发来的短信,不行就回家。

    她抱着书包,把自己想成多年以后自己也变成木子姐的模样,心想,好不容易才出来,怎么可能说回去就回去呢。

    其实她不知道木子姐这一路走来也并不顺利。

    她曾住在一个安全没有保障的小区里,半夜门被撬开,闹到了派出所。

    她曾筹备好了一部电影,开拍之际,投资商却跑了。

    不过她也不会知道,在那个出事的小区住了不久,爸爸就给她在北京安了家。

    她也不知道,投资商跑了之后,她中央戏剧学院的同学们利用各种人脉关系,又让这部电影重新开拍了。

    但她只看到,她在北京成功了。

    那个决定死在北京的女孩

    到达北京后的方可可,深深地吸了一口雾霾,为了让真实的感受到自己来了。

    她打算等自己稳定下来后再找木子姐她来找她了。

    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创业公司。地点在五环外的通州。

    是她没来北京前在招聘网上找的。

    公司加上她一共七个人。

    一间不到二十平的房间里,摆着几张桌子,有几张还没拼好。

    老板大她两岁,也是发誓要“死”在北京的年轻人。

    她猜想剩下的几个人大概也是这种想法。

    老板说,我们是创业公司,因为现在刚起步,设备还不够完善,但你们要相信人的潜力是无穷的。

    说着,他指了指墙上贴的一排标语,说这是我们的公司文化,然后问大家,你们有没有信心。

    没有一个人说话。

    方可可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一排加黑的粗体字:我们将会成为北京最牛逼的人。

    每天挤一个半小时地铁,再走半个小时的路,然后来到这个不足二十平米房间里听老板打鸡血。

    真的会变得很牛逼吗?

    她觉得很可笑。

    那个决定死在北京的女孩

    她离开了这个奇葩公司。开始海投简历。

    一周后,一个回复也没有。

    方可可觉得不能坐在家里等死了。

    她开始拿着简历直接找hr面试。

    好的结果就是告诉委婉拒绝。

    坏的结果呢。就是拒绝的时候还不忘再羞辱一番。

    一个公司的hr连简历都没看,只说了句,真是什么人都敢来北京。

    的确,像他这样的学历,只有在老家还能被称为是个大学生,但在北京这人才济济的地方,顶多不会被称为文盲而已。

    在没找到工作的这段时间,为了不被饿死,她去了离小区不远的一个咖啡厅里打工。

    这段时间里,她见到过早上穿着高跟鞋慌忙赶地铁的白领,见过啃着肉夹馍骑着共享单车的普通上班族。也见过包下整个咖啡厅为女朋友庆生的富二代男友。

    女孩染着粉色的头发,穿着吊带露背裙,纹着花臂的。

    他依然觉得她可真好看啊。

    可这次她觉得跟她没什么关系了。

    她逐渐接受了这种与生俱来的阶层差距,也承认了有些东西穷尽一生都不可能拥有。

    那个决定死在北京的女孩

    不久后,她凭着之前在网上写过的文章,被一个编辑看到。

    把她带进了一家传媒公司,做起了文案设计。

    方可可说不上来喜欢不喜欢这份工作,她只觉得这份工作好像比之前的体面多了。

    但体面又能怎么样,到了交房租的时候,她仍然对着空空的口袋发愁。

    她打算跟卡卡商量,能否先帮她垫付一下的时候,卡卡告诉她,她决定回家了。

    卡卡是她的室友,来北京快四年了,从开始在一个培训班做画画老师,到现在有了自己的小小工作室,已经有了点成绩,再坚持下去一定会更好的。

    方可可不懂为什么要在现在放弃。

    她告诉可可在她之前,已经换过三个室友了,最后他们最后都走了。

    她一开始也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下去,可这么多年了,虽然也慢慢地变好,可仍然没什么存款,仍然每天要为下个月的房租发愁,她不想再坚持了。

    她说她想通了,实现梦想也不一定非要在北京。

    方可可想想也是啊,她和他们这些北漂,永远有人交不起房租,凑不齐的首付,还不清贷款。

    每天在雾霾和欲望的风中匆匆穿过 。

    可这北京到底有什么魔力。

    让人们,前扑后拥的往里钻。

    那个决定死在北京的女孩

    卡卡走的时候,帮方可可垫付了房租,还送了她一副画。

    她们相处的时间不长,但送卡卡去车站的时候,两人还是哭的稀里哗啦。

    方可可问她,我们以后还会再见吗?

    卡卡回她,可能吧。

    其实她们都知道,不会了。

    方可可知道,卡卡走后很快就会有新的室友。

    这个城市每天有人哭着离开,每天有人笑着到来。

    此刻方可可站在二号线的地铁里,手里拿着被挤扁的包子,她看到木子姐发的朋友圈:新电影上映了,大家多多支持

    她删掉了她。

    回想妈妈刚给她发的微信说爸爸昨晚喝醉了,问她什么时候回来。

    她回复妈妈:明天。

    那个决定死在北京的女孩

    她决定要走了,或许一开始她就知道自己无法留下。

    北漂一年,她也彻底感受了这里的春夏秋冬,但方可可觉得她并不了解北京真正的样子。

    当她意识到自己这辈子真的无法生活在北京的时候,她花了一天的时间看完了《北京女子图鉴》。

    她已经忘了陈可依搬过多少次家,睡过多少个男人,只记得十年后她坐在回家的火车上那双不再清澈的双眼。

    她想,如果当初早一点看这部剧,或许她还能再坚持坚持。

    即便没有陈可那样的脸蛋,没有遇见王佳佳那样一穷二白时教她“做人”的朋友,也没有遇上顾映真那样愿意指点她的上司。

    她想,如果当初早一点看这部剧,她可能会学着陈可依把王可可改为王可吧。

    不过现在,没有如果了。

    这座城市。

    你永远不知道某个角落里有谁正为了今天丢失的工作彻夜无眠。

    也永远不知道明早头条新闻上又会流传着谁一夜成名的神话。

    央视大裤衩依然彻夜通明,高架桥上依然人来人往。

    这里交通堵塞,这里人潮拥挤,这里雾霾漫天。

    这里不会因为你比别人多了一分勇气,你就能多得一丝幸运。

    也不会因为你比别人尽早一步放弃,就会受到它的唾弃。

    这大概就是北京的魅力。

    海明威说,如果你有幸年轻时到过巴黎,那么以后不管你去哪里,它都会跟着你一生一世。

    方可可觉得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北京。

    临走那天,凌晨两点,方可可去了天安门。

    听了三遍国歌,看了和太阳一同升起的红旗。

    她想起十二岁第一次来北京时场景。

    原来在天安门看升旗真的会哭。

    回到家,她看到了来北京时第一个公司老板发的朋友圈:去他妈的北京,一座城而已。

    她撕掉了那篇要决定死在北京的日记

    她心想:北京,一座城而已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那个决定死在北京的女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qbp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