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A股公司:贵州茅台

作者: f7713c3a6fdc | 来源:发表于2018-05-27 07:11 被阅读24次
(78)A股公司:贵州茅台

我们能从季克良身上学到什么?

季克良是贵州茅台的传奇人物,如果夸张一点说,是季克良成就了贵州茅台。

如果没有季克良,还有没有今天的贵州茅台?这件事,真的很难说。

从一家破败的国营酒厂,到如今全世界都很有名的白酒企业,季克良功劳最大。

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他的经历。

季克良

1939年生。

1965年,26岁,成为一名普通的技术员。

1981 年,42岁,被任命为茅台酒厂副厂长。

1983 年,44岁,成为厂长。

1985 年,46岁,他主动辞去厂长职务,成为茅台酒厂历史上第一位总工程师。

1991 年,52岁,任董事长。

2011年,72岁,卸任董事长。

2015年,76岁,退休。

很多人以为,季克良作为中国第一酒的掌门人,一定酒量很好,至少酒量不错。

其实,之前的季克良滴酒不沾,虽然在几十年里,他喝掉了几吨酒,但是,他的酒量只有三两。

而他之所以会喝几吨的贵州茅台,是因为,他要宣传。

关于喝酒,季克良自己是这样说的:

一天半斤,一个月十五瓶,一年一百八十瓶到两百瓶,二十年四千多瓶。整个二十年,起码两吨酒,至今身体健康,肝上从来没有得过病,胃上从来没有得过病。我要说给他们听,我要喝给他们看,要宣传啊。

说实话,我对于喝酒这件事,有一种厌恶,我的理由很简单,喝酒的风险极大,比如,头脑不清醒,伤害身体,还有可能酒后开车,但喝酒的收益,极小,比如,可以兴奋一点。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喝酒就是一个非常差的投资。

我意识到,自己对于酒,存在偏见,起码对于贵州茅台来说,我确实是有偏见。

我反思了一下,这是因为我自己对贵州茅台,并没有深入了解。

当我知道了,茅台酒可以有利于治疗胃病、保护肝脏、预防癌症,我的认知,被刷新了,这太反直觉了。

这是季克良带给我的。

回到季克良。

他当时到茅台酒厂的时候,这家著名的地方国营酒厂一片凋敝。

季克良说:

当时,老的技术副厂长就住在一间只有 14 平方米的小屋子里,起了一个地炉,吃饭、睡觉全在里头。

党委书记柴希修住在用茅台酒瓶子做墙的房子里。

厂长刘同清则住在一间废弃的库房里,只是用木头的边角料隔断了一下而已。

当时全厂三百多人,年产白酒 200 吨,连年亏损,厂领导最头疼的事情,是如何精简人员。

而2017 年,茅台酒年产量超过了 4 万吨。

我早就说过,买股票,买的是公司未来的赚钱能力,而赚钱,无非就是两个维度,一个是量,一个是价。

贵州茅台可以自己定价,提高价格,它的销量依然很好,而量也跟上来了,对于企业来说,这是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

它的股价之所以高达700多,是有原因的。

不过,有意思的是,2011年,季克良离开一把手的位置时,茅台的股价是130元,7年后的2018年,它的股价,最高接近800元。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投资者其实是后知后觉的,在A股市场,还有没有像贵州茅台这样的大牛股?

有。

我已经找到了一些,并且已经买入了,十年后,我可能会公布自己的收益。

写到这里,我在想,我们国家要是再多一些季克良这样的企业家,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的“贵州茅台”,对于我们这些普通投资者来说,会是一件天大的好事,因为我们可以跟随他们,在股市上,赚到丰厚的利润。

季克良成就茅台的故事,可以说,满天飞,不过,我想给你看他说的一些话。

季克良说:

我是一个农民的子女,没有所谓的靠山,没有所谓的后台,也没有亲戚朋友在身边,远离家乡,在这么一个偏僻的地方,应该说当了三十年的领导……很难的,但是我过来了。

不得不说,像你我这样的人,一辈子只需要做好一件事,就足够了。

父亲去世的那一年,季克良没有回去,因为当时正是投料的时候。

他认为投料很重要,所以,由其他亲人料理后事。

从季克良身上,可以学到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专注,51年沉浸在茅台里,就像巴菲特,60多年,沉浸在投资里。

专注,是通往成功的必经大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78)A股公司:贵州茅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tm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