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周末,我看着钟表说,“娟,现在9点15分钟,需要抓紧孩子的作业。”
孩子好奇地看到钟表,就跑到我面前,指着说,“爸爸,这个怎么看呢?”
对于孩子的好奇,我都尽量去满足,取下挂钟,与孩子一起座在沙发上。
一天是基本单位,24小时。往大数,一个星期七天,一个月30天或31天(2月份除外),一年365天。往小数,分成白天与晚上。白天是指天亮了,就要起床、吃饭等,你们还要去上课、做作业、玩玩具等活动,爸妈还要去上班等;晚上:天黑了、换衣服、睡觉等。
钟表由数字+指针组成,数字是1~12,指针是三根——分别比作“蜗牛”、“乌龟”与“兔子”。
时针:最短最粗,1格15分钟;5格1小时,即60分钟;1圈12小时。属于最慢的“蜗牛”,慢慢地挪动1格,等于“乌龟”爬了15格(15分钟);慢慢挪动5格,等于“乌龟”爬了1圈(60分钟)。
分针:中等长度中等速度,1格1分钟,即60秒;1圈是60分钟。属于慢慢爬地“乌龟”,爬了1格(1分钟),等于“兔子”跑了1圈(60秒)。
秒针:最长最快那个,1格是1秒,1圈就是60秒。看成撒丫子就跑地“兔子”,因为以前看到鸭子一摆一摆的图片,再在现场示范下,引得两位孩子哈哈大笑,所以我习惯于搞笑又跑地快的称为撒丫子跑。
钟表时间:首先看最慢的“蜗牛”,代表几点;其次是“乌龟”,代表几分钟;最后最快的“兔子”,代表几秒。
孩子疑惑地问,“因为乌龟与兔子赛跑,都是乌龟胜利,为什么说兔子跑的快呢?”
幸好有所准备,故意买关子摆出很诧异的表情,重复问题,“是啊,怎么是兔子跑的快呢?”
孩子说,“不知道。”
她们只记得结果,为了让她们自己思考,引导她们说,“想一想,当时兔子为什么会输?”
小宝突然说,“是因为兔子睡着了,”
“还有吗?”
“是因为兔子跑错方向了。”
“是的,都知道兔子失败的原因,太棒了。”指着钟表,我继续说道,“因为这里的“兔子”分析了以前失败的原因,总结了经验,在中间安装了轴,沿着规定的跑道,不会跑错方向;再看看后面的电池,可以保证源源不断的动力,也就不会打瞌睡,所以“兔子”这次跑赢了。”
言归正规,“请看下现在几点了?”
“现在是9点7分。”
“哦,不对,分钟从12后的第1格开始数,1格表示1分钟;秒也是一样的,1格代表1秒。”
两位孩子边指着格子边数,“现在是9点35分10秒。”
就这样反复认了几次,修正了几次,最后终于可以认识钟表时间。
顺便让我们来看看小动物们白天12小时的任务吧:“蜗牛”要挪动1圈(12小时),“乌龟”要爬动12圈(720分钟),“兔子”需要跑720圈(43200秒)。
宝宝惊讶了,“兔子跑那么多,不会累吗?”
“真兔子肯定会累啊,但这是机械“兔”,只要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它就不会累了!”
时间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因人类的需要赋予特定意义,才有真正的价值,自律性好的人都是从控制时间开始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