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养静,只要有时间,不免小略一番,沉溺于其中,乐得自在逍遥。虽有喜好,无需囫囵吞枣,一口气读完,特别是经典。斟字酌句,观乎其表,咬文嚼字,体察其心。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前日偶感,曾写“读《红楼梦》之贾雨村”,在读“葫芦僧乱判胡案”时,只觉得如果放在当今,贾雨村估计会有很多粉丝,甚至会贴上情商高的标签,因此,我也在反思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到底是什么?
近日又续读,顿觉“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一回是整本红楼梦的总纲目,是对金陵十二钗人生命运的归结,也是曹公文学素养的缩影,因此细细品味,引经据典。
金陵十二钗太虚幻境存放有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主要是对正册中十二钗的判词。每个人物都有各自鲜活的性格,有着自己特定的身份,代表着一种政治立场、权力或人性,最终造就了自己特定的人生命运。虽然这些都是曹公“因果循环,报应不爽”思想所主导,但还是很值得思考。
金陵十二钗林黛玉、薛宝钗,一个才华出众、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一个品格端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但结局确是黛玉还泪殆尽、宝钗独守空房。其判词: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两个典故:“停机德”赞美乐羊子之妻,乐羊子未完成学业回家看妻子时,正在织布的妻子停下来劝勉其回去继续学习以求取功名。此典正是赞美封建时期的标准女性道德模范宝钗。“咏絮才”说的是东晋才女谢道韫,其叔父谢安出上句“白雪纷纷何所似”,谢道韫对下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而其哥哥“撒盐空中差可拟”之对远不及。此典夸赞黛玉之聪明才华。
金陵十二钗贾家大小姐贾元春贤孝才德,生时光耀门楣,死致家族衰落。其判词:
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贾家二小姐贾探春远嫁他乡,在古代也是对女子的一种摧残。其判词: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贾家三小姐贾迎春被忘恩负义的丈夫虐待致死,可叹可恨。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
贾家四小姐贾惜春虽然出身富贵,但目睹三位姐姐结局,看破红尘,年纪轻轻却常伴古佛青灯,也令人叹惋。其判词:
勘破三春景不长,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王熙凤,凤辣子,办事洒脱,精明能干,独掌管家大权,风光荣耀,却阴险狠毒,最终也免不了被休的结局。其判词: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典故:“凡鸟”是竹林七贤吕安和嵇康的典故,吕安用“鳯”讽刺嵇康为凡鸟。不过此二人是莫逆之交。
贾巧姐为王熙凤之女,只因当时王熙凤吝啬地接济刘姥姥二十两,其女儿最后被刘姥姥所救。这也算是阴差阳错,王熙凤为其女儿留有馀庆(给子孙后辈的德泽)。其判词:
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
李纨为贾兰之母,早年守寡,教子有方,终于母以子贵却好景不长。其判词: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史湘云胸襟广阔、豪气冲天、狭义为怀,但其父母早逝,后又夫妻离散。其判词:
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
妙玉雅洁,隔绝与世人心灵的交流,不被世人所容,被人劫持受辱,这是环境所使然,还是天性所使然,令人深省。其判词: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秦可卿的命运也从某种程度暗示贾家衰落的原因,就是违背封建传统伦理道德。
情天情海换情深,情既相逢必主淫。漫言不肖皆荣出,造衅开端实在宁。
本回中最后又对其判词逐一详解:终身误、枉凝眉、恨无常、分骨肉、乐中悲、世难容、喜冤家、虚花悟、聪明累、留馀庆、晚韶华、好事终。
今后慢慢品评所塑造十二女子命运,我想这不只局限于女子,而是对封建社会所有人的典型刻画,也是对当时政治、权贵、人性的一种鞭挞,即在当世之时,也是一种警示或启示。
因此赏名著宝典,看各中曲折,感人物命运,启迪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