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4187833/e2b2b564534347f9.jpg)
文/木槿琳
十一年前,第一次拿起《简爱》,没看,然后放下了。
六年前,第二次拿起《简爱》,看完了,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三个月前,第三次拿起《简爱》,心中有些许复杂,我决定细读,然后有了这篇文。
简·爱,是故事里的女主人公,也是我第一次在外国名著中看到的名字最为简洁的一个女主。或许是为了传达那一句——简·爱,简爱,简单而又纯粹的爱吧。
爱情,是每一本著作不可缺少的一个元素。而我又喜欢在不同的名著中解读各种各样的爱情故事,庄重如《巴黎圣母院》、震撼如《平凡的世界》里的爱情都出现在我的“小谈”里。
所以对于《简爱》,我也想从爱情开始。
其实,爱情是《简爱》的一条主线,通过简爱和罗切斯特先生的爱情故事这个点,更容易将书中想要表现得精神与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一个平凡、瘦弱、相貌普通的家庭教师,与一个高大、富裕、优雅的主人相爱了,就像言情小说般,有点小狗血。但细剖其原因时,又觉得这样的相爱其实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
平凡的外在掩不去简爱内在心灵的美丽和她自由独立思想的魅力,而罗切斯特先生同时也是在寻找一个能与他的精神产生共鸣的伴侣,而简爱与他交流时,所展现的自信与倔强,给他一种精神的碰撞,而他会被简爱所吸引也不足为奇了,不是吗?
而简爱会爱上罗切斯特先生,也是情不自禁吧。在那个男女地位极度不平等的时代,作为主人的罗切斯特先生却能给予一个地位极低的家庭教师同等的尊重,并在交流中,向简爱展现了他宽阔的视野,丰富的经历,渊博的知识。这样一个虽过而立、接近不惑的男子,其魅力不可谓不大。
这样的简爱,这样的罗切斯特,是作者所追求的形象,和所想表达的一种思想,而男女不平等,家庭教师地位底,处境艰难是作者对时代的反映。
罗切斯特先生在我看来是一个情场高手。他自己爱上了,却设了一个局——假扮女巫来测试简爱的心声,假装要和英格拉姆家的大小姐联姻来逼迫简爱作出决定,又在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在果园邀请简爱聊天,并在无意中来一段内心独白,毫无疑问,简爱一个单纯的姑娘被罗切斯特先生追到手了。
在看这一段时,我就深感,罗切斯特先生不愧为情场老手,套路很深哦。当然,幸福来得太突然时,一般都延续不了多久的,有一种爱叫有缘无份!
互诉衷情后,迎来了男女主得婚礼。如果婚礼正常举行了,那这就不是一本名著了,所以啊,情节迭起,画面一转,哦,原来有人来搅场,同时罗切斯特先生已娶的现实摆在了简爱面前。
简爱是骄傲的、独立的、反抗的,所以她的离去是注定!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如果可以忘记,那便不是深爱了。所以,在简爱经历种种磨难,继承舅舅遗产,一跃成为有钱人时(阶级地位上升),曾经被搁浅的爱,愈加浓重了,收不到得回信,得不到得消息,见不到得人,却一个夜里听到了他的声音。这似乎是一个戏剧化的信号,他们终究再次相遇。
果不其然,简爱回去了,震惊了,再见了一个在火灾中变得残废的罗切斯特先生,心疼了,留下了,结婚了(因为罗切斯特那愚昧低劣而又癫狂恶毒的前妻在火灾中死去,纵火者便是她自己),幸福地在一起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4187833/557dd0f2c5b76aae.jpg)
对呀,这个爱情故事是一个虽然惨烈,却幸福的结尾。在普遍崇尚悲剧美的西方世界,这样一个结局似乎不符合普遍规律!也确实,这本著作的后半部受到了许多文学批评家的批评。所以,我接来想谈一下《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本人和她的创作动机。
夏洛蒂·勃朗特,是《简爱》的作者,一个女性作家。她有一个悲惨的童年,一段屈辱的求学和当家庭教师的经历,多次因女性身份而备受低视而被退稿痛苦,和一段爱而不得的感情。
文学创作从来都离不开作家的人生经验,创作个性以及其所处的文化传统。所以,夏洛蒂所创造的简·爱才会如此地像她自己,而所写的简爱的经历才会如此深刻啊,所展现的社会才会如此真实鲜明。
按照弗洛伊德的补偿说来看,那个幸福圆满,却拉低著作批判现实力度的结局其实是为了弥补破碎现实的她爱上了却不能爱埃热老师的遗憾吧!
夏洛蒂,简·爱,相似的经历,不同的结果,即使受到外界的批评,夏洛蒂的《简爱》,依然有历久弥新的魅力。
《简爱》是一本意蕴丰富的书,今天所谈论的内容是我感兴趣的部分,或许不深刻,却也代表了我此刻的心情,期待有机会再与大家分享更深刻的部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