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1、志闲而少欲
志,有两解,第一,是志向,对将来的图谋,第二,日志,对过去的记忆。
这句话告诉我们,不要纠结于过去的沉重或者光环,不要对未来过多幻想,认真面对现在,活在当下。
2、心安而不惧
当我们害怕惊恐焦虑的时候,我们的心神就跑出来,心就不安了,所以要不惧,就好好保护心神,让它住在安全的地方。
徐文兵老师对“安”作了解读,安的字面结构,把自家女人放在三面都围住只有一个出口的房子里,就是安。中国所有带“安”的城市,也都是三面环山一面出口,就很安全。
所以,我们的心神在身体里,也要有这样安全庇护的场所,把它保护起来,这个场所就是心包。
徐老师说中医心包,就是心主,就是肉质跳动的心,不同于西医所说心脏外膜,对于心包的概念还不是完全理解,期待后面进一步学习了解。
对于如何保护心神,老师讲了道家含胸拔背的修行方法,这是太极的一个招式,没想到还有这么深的意义。见到陌生人时,双手交叉胸前,也是保护自己心神安定的一种行为,反之,当要献出生命时的挺身而出。总之,所有表现为精神层面的反应,一定都有它背后物质基础和能量基础。
3、形劳而不倦
形,指身体四肢。劳,繁体字上面是两个火,干啥工作不要过度劳累,不要累到四肢抽筋。
形劳,却不疲倦,真是一种令人向往的状态,自己很久没有这种状态了,依稀年轻时有过。希望通过学习黄帝内经,修行恬淡虚无、精神内守、避之有时,能再次体会到这种勤劳而不倦的滋味。
4、气从以顺
这4个字告诉我们,第一人要有气,第二身上的气要顺着经络的方向走,人才能健康。
噎、打嗝、呕吐、便秘、倒经,手脚冰凉四肢厥逆,都是气不顺的表现。
梁东老师把气从以顺又引申到企业,一个健康的企业,第一要执行有力,这就是“健”,第二,要内部沟通顺畅,这就是康,康庄大道!反之不健康的企业,也都是这两个问题,和人体一样,是万事万物之道。
5、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欲,不是妄,是每个人身体最本能、最基本的需要,饮食,温饱和安危。
从其欲,因为每个人各自天赋不同,需要也不同,只有当每个人最基本的需求满足后,他才能有精神层面上更高的追求。
我们总要求身边的人这样那样,要求更高的追求,这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欲,我们总想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而不是从其欲,所以生活中就有各种苦恼。想要改变一个人是很难的,除非他愿意为你而改变,只有当我们能真正的去感同身受,去理解体谅,去真正同频,才能皆得所愿。
6、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
美其食,吃饭时做到当下,享受当下,把饭吃美了,细细咀嚼,充分体会食物的滋味,人和食物合二为一。不要在吃饭的时候,想着工作,追着剧,心不在焉,这样就永远体会不到食物的美味。明天开始,认真的吃饭去试一试。
任其服,穿里面的衣服要合体合身,先要舒服,不能只为好看。原来古人衣服也很有讲究,外衣的上衣叫衣,下衣叫裳,内衣叫服,现代讲的服药,源于古代闻药气治病,现代人越来越没有讲究了,丢了很多老祖宗的东西。
关于当前内衣外穿的现象,徐文兵老师讲的很有道理,气弱的人才通过裸露来表现自己,气强的人都包裹很严,突然想到雨馨老师有节课,说真正的武林高手,从不需要背着剑到处给人看,随手一物都是武器,真正内心强大的人,从来不去表现给人看,越是脆弱敏感自卑的人,越要去通过各种行为表现自己很强很厉害。真是所有的表象,背后都有它的物质基础和能量基础。
乐其俗,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地方的风俗自然有它存在的道理,要尊重我们千百年来形成的风俗,尊重,保留并以此为乐。
7、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人和人,各自天赋不同,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所以没有高下的区别,没有标准,没有可比性。不嫉妒,不攀比,不自卑,这种状态就是返璞归真。
听到这里,突然想起我们学过的物质世界和能量世界,徐文兵老师也一直在强调能量世界。物质世界里,才有表象的对错,才有各种标准,希望通过黄帝内经的学习,从另一个角度进一步探索影响巨大的能量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