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微信号:pingsos123)
2017-10-30整理完成,历时一个月
总字数:39898字
好,我们在看一个问题:弃智。老子讲弃智绝学。弃智绝学,就是把一切学问全部扔掉。那么我们讲“弃智”这个问题对企业家有什么启发?我先个实验,瑞典一个心理学家找了两组人,做实验,一组是高智商的大学教授,大多数是数学家,一组是在民间随机抽取的做实验者,其中大部分人是家庭妇女。然后给这种人同样难度的,中等难度的,30到50道题,让这两组人作出判断,结果发现高智商组的判断正确率30%,低智商组的判断正确率高达70%。这说明什么?说明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你最多用的不是高端智慧,而是低端智慧,什么意思?就是我建议企业家,当你面临的一个终极难度的问题的时候,你一定要把你的第一反应在哲学上叫直觉,记下来,我并不主张你当时反应,作出决定,但我要告诫各位企业家,低端智慧是人类最紧要的,也就是说,你在日常和工作生活当中,95%以上你用的是知性,而不是理性,请问知性在日常活动当中的表达是直觉,这是根据自己过去的知识、经验,用低级智慧作出判断,叫直觉,直觉的正确率70%,你把它记下来,然后再在逻辑上也就是在理性上在高端理性上进行追求,再反复验证。但是你千万不能把直觉忘掉了,然后在逻辑上进行验证,因为如果你把直觉忘掉了,你在逻辑上验证的结果是70%的决策是错的,因为高端逻辑是最靠不住的东西。这个话是什么意思呢?我要告诫各位企业家一定要记住,你日常生活的绝大多数事情都是知性反应,而不是理性反应,尽管今天的主流媒体拼命告诉你要理性,你在什么情况下才需要高端逻辑,是你所面临的问题及难度大到要一给他它建立数学模型的程度,就是说这个问题要用数学逻辑去计算,只有面对这样的难题的时候,你才需要把直觉挪光,让自觉进行反映,否则,你经常使用逻辑,反而会导致自己思维和决策混乱。
这就是为什么在人类历上最有作为的人不是读书最多的人,比如刘邦就是个流氓,魏晋时候有一个著名的选择叫阮籍,与刘邦当年在一个战场,说过一段名言:世无英雄,竖子成名。竖子就是流氓,就是刘邦,这世界上没有英雄才让你这个家伙成名了,可是刘邦这个人,他的直感极好,像萧何、张良这些智商极高的人,只能给他做谋士,因为高智商是人力,而高判断力是天才。这个观点,不仅中国人如此,美国近几年也写过一个很有名的书,我相信在座的大部分人都听说过,叫《穷爸爸富爸爸》,讲什么?讲一个高中都没有毕业的人后来是富爸爸做了企业家,而他的邻居高智商哈佛研究生的人,然后是穷爸爸给这个高中都没有毕业的企业家当工程师,他在讲什么?他在讲低端智慧判断力和决策力的差别,而判断力和决策力的基点不是高端逻辑,而是低端知性直觉,所以企业家在自己运作中在自己的用智中一定要清楚,你琢磨一个问题的基本方法是什么?是保留知性,保留直觉判断,然后才做逻辑验证,而不能直接在逻辑上寻求结论。
通过明白人类的生理,我懂得这个道理,比如骑自行车,你在什么情况下用大脑皮层用高端理性把握?在你不会骑自行车的时候,在你刚学自行车的时候,而恰恰是那个时候你跌的鼻青脸肿,等你学会骑自行车了,两腿做固定圆周运动,你骑的自行车可以想非常复杂的问题,可以甚至可以去想数学问题,绝不会撞到树上。这个时候谁来管你骑自行车,脊髓下中枢神经,也就是说连你的生命本身都懂得做一般活动做低端活动,尽量交给你的脊髓下中枢,因为高级头脑皮层是最靠不住的。好,我们下面谈老子的消极策略。
我们看看,老子讲消极,我们今天“消极”这个词已经变成负面词,积极已经变成一个褒义词,可老子这个学说的基本品格却极端消极,它一定表达着消极里面包含着某种沉重的份量,什么叫消极,我们先讲一个心理学现象,上个世纪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一个人处在心理兴奋状态的时候,也就是处在积极心态下的时候,他的决策正确率和判断正确率大幅度下跌,反过来一个人处于抑郁(音同)状态下或平静状态下的时候,他的判断和决策大大上升。两者竟然相差70%之距,心理学家把它称之为“抑郁型(音同)现实主义”,请注意这断话的含义,我们企业家,你最容易做大动作的是什么时候?一定是在你心理能力最强条件最好心理状态最兴奋的时候,是你最容易做大动作大决策的时候。可从心理学上家,这个时候是你判断和决策失误率最高的时候,这就是为什么在人类历史上我们不断见到最伟大的政治家、经济家、军事家在自己人生的最高点上,突然栽倒,企业家突然跳楼的原因。
中国古代兵书上不断地强调一句话,叫“骄兵必败”,“哀兵必胜”。什么叫“骄兵”?就是他的兵力最强,打这场战争的胜算最大,结果他总是失败。所谓“哀兵”,就是他的兵力最小,打胜这场战争的胜算最低,结果他总是打赢仗。为什么?因为,积极心态是一个危险的心态,我举一个这样的例子,刘备中年的时候狼狈四处流窜,好不容易捡了一个荆州,还呆不下去。他见到诸葛亮,诸葛亮给他提出“西取西川”,获得立足之地。这就是刘备进入四川,建立蜀国,由于蜀国天府之国,经济产出极高,人口密集极大,在刘备晚年,他居然兵力达70万之众,几尽于曹魏。刘备这个人立不尽兵书,身经百战,他在他人生最成熟的50岁左右却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由于东吴偷袭荆州,杀掉关羽,刘备一怒之下进攻东吴,完全违背了诸葛亮给他提出的“联吴抗曹”的基本战略。那么,这个时候,他的兵力极大,他进攻东吴,东吴当时拿出来抵挡刘备的军队竟然不超过六七万,其他部队摆在北线,抗击曹魏。
东吴的主帅陆逊抗击曹魏,他怎么打这仗的呢?他告诉他的下属军官只准打败不准打胜。一仗还没有开打,就在后面几十里的地方把逃跑的营寨早就扎好了。下一战,又是只准打败,不准打胜。他在干什么?调动蜀军的骄气。结果导致蜀军上上下下认为消灭东吴胜利在望,剩下之时竟然把70万大军排布在密林中避暑,被陆逊一把火烧得全军覆没。这就是著名的“火烧联营”,史黎“移林之战”。
这一仗打完,蜀国基本灭亡,刘备只身逃到白帝城,两年左右气病交加而死。诸葛亮后来六出祁山,他在干什么,哪有一个将军打仗,六次走同一条道路的?他是在以攻为守,有意识做成一个攻势的守势,从而保持后面二三十年的勉强维持。我在讲什么,“骄兵必败”,积极心态极端危险,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古书上总是在讲让你消沉(音同),叫“三思而后行”、“谋定而后动”,我请各位企业家记住,人类可用的东西包括观念和思想,他的下面一定要有一个不能用的东西做基础,请记住不能用的学问才是大学问。积极是一个能用的东西,消极表面上看是不能用的,可是消极恰恰是积极的基础,这就好比一栋大楼,它上面能住人的部分,一定在地坪以上。可你盖这栋大楼最重要的投资和精力花在打地基,地基是不能住人的,可它却是整栋大楼最重要的部分。“消极”因此成为“积极”的基础。
如果你不懂这一点,“积极”将把你导入败灭之途。我给大家再看几个现实的事情或者历史的事情,中国历史上仅有过三大盛世,竟然全都是用老子“无为而治”的“消极”国策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大盛世就是西汉早年的“文景之治”,大家知道西汉早年国情凋敝,汉文帝为了给自己找四匹颜色一样的马来驾车居然都找不见。为什么?是因为在西汉建朝以前,中国连续经历了将近六百年的战乱。大家看,它前面的秦朝,短命只有15年,后4年还是战争,再前面254年的战国,再前面300年左右的春秋。西汉建国的时候,中国大地上打仗打了五六百年。因此,西汉一片凋敝,西汉初年,他的统治者才取“无为而治”消极国策,用老子的原话叫“治大国若烹小鲜”,就是治理大国就像油炸一条小鱼一样,你动作一定要熟,你如果不断地翻来翻去,就把鱼翻成鱼渣子了。这叫无为而治。也就是国家的政策和行为非常之少,任由民间休养生息,结果文景两朝时代导致了西汉早年的“文景之治”,国家强盛到这种程度,国库里堆积的粮食吃不完霉烂,拴钱吊子的牛皮绳霉烂,全吊子都提不起来,为后来汉武帝采取“积极”国策,建立“独尊儒术”的积极思想,出兵攻打匈奴奠定了全部基础。汉武帝使汉代辉煌闪现在一瞬间,而在汉武帝以后,汉朝一路走向要衰败,汉代的真正盛世仅限于汉武帝之前的“文景时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