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二十岁已经快四个月的时间了,这期间经历了很多的事情,给我的思考简直是比之前二十年的思考加起来还要多。思考多了,自然就成了焦虑,所以我觉得这是我焦虑的二十岁。
之前的日子,完全可以称之为迷茫了。我认为在我二十年的光阴里,几乎是在被分分秒秒的时光推着走,在光阴的河流里飘飘荡荡,跌跌撞撞,没有一个十分确切的方向,和持之以恒的努力。
我也知道在意时间的界限毫无意义,人永远不是在一瞬间就能发生改变的,哪怕突如其来的刺激也不行,必须要经过一点一滴的慢性积累才可以。所以说,我思想上的蜕变并不是从二十岁生日那天结束后才开始的,而是从很久以前就开始不断发生着细小的改变。当然,二十岁之后的遭遇给我的思考更多,也直接促成了我思想上的蜕变。
其实我的思考很简单,甚至于我从小到大在思考的东西都无外乎这么几点,就是我们现在要做些什么,我们会有怎样的未来等等。所有人在思考的问题当然也只有这些,你从哪儿来?要去往何方?这就是一个哲学的最高命题,也是我们所谓的三观问题。
人从刚刚有记忆开始,估计就开始在慢慢形成三观了,对这个世界的感知越来越深入,三观也逐渐形成。形成之后,还会面临着多次改变,没有人能够从生到死一直使用着同样的三观。
我一直觉得我的三观已经很完善了,因为我自以为我经历了很多的事情,这么多复杂琐碎的事情理应一点点把我塑造成了一个还算不错的样子。可随着我的遭遇逐渐增加,对很多事物的认识自然也是不断加深的,所以我的三观至此至今依然在不断刷新着。
二十岁以后,我对生死、人生、生活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种认识自然不是那种流于表面的认识了,而是那种拳拳到肉,一针见血的认识。因为这些遭遇实在是让我太感到震撼了,我身上的每一寸血肉都深深地受到了影响。我切身领悟到了很多,感受也都是如实存在的,所以我的思考并不肤浅,并不做作和矫情。
.
回家这几天,翻看多年前的习作,发现那些时候的我总喜欢谈一些有关人生的大问题,说的自然也是头头是道,谈人生、谈死亡、谈财色名利,小小年纪,年少轻狂,竟然敢对这些问题有看法,真是不简单。初生牛犊不怕虎。那个时候的我连自己的收入都没有,就敢有如此狂妄的口气,夸夸其谈,现在想来,都有些想捂嘴笑。不是嘲笑当时的自己,仅仅是觉得每个人的发展肯定都会有这样一条发展的道路。
.
由于我的懒惰加上实在是不知道该如何把这篇文章继续下去,所以一拖再拖,由大二下学期的夏至未至,拖到了暑假,写了一小段话,便又拖到了现在,又至深秋。
果然是时间推着我在不断向前走,一路上的沟沟壑壑,回过头来看,全都是过眼云烟了。是的,无论当时再怎么痛苦,时间都会抚平我们肉体上和心灵上的伤痛,这一点,我有切实的体会。
最近一年,我的身体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以前我自以为年轻力壮的身体突然之间,各种问题全都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头来,着实让我忧心忡忡。
好在那些痛苦的时光已经慢慢过去了,我最近状态还不错,还能在紧张忙碌的学习中抽出不少时间来写作,我已经很开心了。
人的欲望是无极限的,永远得不到满足,可一旦人的生命受到了局限,很多事情都无法去做了,这个时候,人的欲望就会慢慢萎缩,只要稍稍能够过的舒服一些,就会感到很满足。
我就是这样的,发病时,我觉得金山银山都不能带给我快乐,鱼翅鲍鱼吃不吃都无妨,只要我能痛痛快快地写点儿东西,把我心中的痛苦抒发在纸上,那我就是极其幸福的了。
这篇文章已经放了好几个月了,期间,我经历了不少事情,思想也变化了许多,所谓的焦虑也少了很多。但之所以今天还想把这篇文章写完,是因为我再过五个月,我就要二十一岁了。
如果再放着不写,这个“焦虑的二十岁”就再也不属于我了。
过去的几个月里,我一直在各种文章和小说中感慨时光匆匆,稍纵即逝,也读了不少名家的散文,读了很多名人的传记,对时间的恐惧在我心底很快就蔓延开来。
时间是最恐怖的东西,它可以带走一切!
病痛与死亡并不恐怖,只要有时间,它很快就可以带来新生。
可时间却足以摧毁一切!没有人可以逃得出时间的魔爪!
我发现,我二十岁所有的焦虑都来源于对时间的恐惧。我们年轻力壮、活力十足的生命总是有限的,二十来岁,是我们人生中最好的季节。如果让它浪费掉了,恐怕会让一生后悔。
可这最美好的时间却给了最不成熟的我们,我们的三观刚刚形成,甚至还没形成,我们能把这段时间利用好吗?
越是害怕浪费,就越是慌乱,最后成了焦虑。
我常常在图书馆每个巨大的书架前面徘徊,数百万的藏书摆在我的眼前,我陷入了深深的犹豫不决中,到底该看什么呢?
我最快的看书速度是一个月十本书,遇到喜欢的又极好的书,精读速度是半个月一本书,基本上能把整本书背下来。背书这件事情不必吃惊,我是中文系的,大神很多,中华好诗词的倪海权老师就是我的恩师,他能背下来几万首诗。我们学校的一个老教授,能背下来好几个版本的红楼梦,不是回目名字,而是那确确实实的几十万字。
搞学术自然要如此,天天的学习和工作都是看红楼梦和讲红楼梦,看一辈子,能背下来也不稀奇。
可我如此好的看书习惯,到底看什么书才不浪费时间呢?
历史人文?哲学宗教?经济科学?天文物理?还是我的本行文学?
这些书都是说有用又没用的,莫非为了提高书籍的实用价值,让我去看成功学?
二十岁,我注重的是有用,要多做一些能为此后人生打基础的事情,多做一些这辈子除了这段时间,以后都做不了的事情。
所以,我在炎炎夏日去旅行,走过很多城市与乡村,去看那些我不知道的世界。我心里很清楚,等以后工作了,万一工作辛苦,我肯定就去不了什么地方了。或者年纪大了,有时间与财富,可体力不行,也哪儿都去不了了。
趁现在,各方面条件都允许,我就毫不犹豫地去了。
很多人说过,在大学,要多读书、多去看看远方的世界、多健身。
各种理由都很有道理,我也都在做。
可到了现在,我看了足够多的书,去了足够多的地方,我的二十岁马上就要过去了,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永远没有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只有做了什么和没做什么。
人生从来就不是按部就班和顺其自然,而是峰回路转和兜兜转转。
你计划好的一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就被什么事情给无情地终止掉了,很多书籍和身边故事告诉我,往往在人生的某个高点处,就会峰回路转。
这是按部就班遇上了峰回路转,我们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来。
同样,我们顺其自然,慢慢吸收,慢慢进步,享受时光带给我们的养料,可到了某一天,我们会突然发现,原来我们又回到了最初的原点。
原来这些年,只是在兜兜转转。
真的,生命的有趣之处往往在此。
一眼就能望到头的人生怎么能叫人生呢?
人生绝对不是逻辑推理,而是搭台唱戏;不是数学题,而是作文题。
这也是命运的魔力与魅力。
昨天,老师让我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生在中国,而不是生在伊拉克呢?
是啊!我们不相信命运,我们要改变命运,可到了最后,你会发现,我们还真就认了这命运。
苏童说,我迷恋于人物峰回路转的命运,因为我常常为人生无常历史无情所惊摄。
季羡林老先生在晚年极力推崇陶渊明“纵浪大化”的思想,他相信造化,能活多长时间不是他自己能够决定的,一切自等命运的安排。
现在,我不焦虑了,一点儿都不焦虑了。
我高中同学刚刚考上大学就因白血病去世了,她招谁惹谁了?
那么多意气风发,各方面都已经准备就绪,正要大展拳脚却突发意外的人,他们招谁惹谁了?
这周遭,这造化,所有的成与败、失与得、毁灭与重生,常常风雨欲来,却又化为乌有。
不得不承认,每个伟大的人都是时代的产物,永远无法复制。
我们只要做好自己就足够了,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我们所追求的,到了最后,没人知道会变成什么样子。
也许,大学忙着谈一场奋不顾身的恋爱,却后悔没有好好学习,考研考博,为往圣继绝学;也许,大学忙着用功读书,专心学术研究,却没能考上公务员,走上仕途,光宗耀祖;也许,大学考上了公务员,站上了政治舞台,却没有参加足够多的社团,丰富大学生活……
等等,多者不可得兼。
好事儿凭什么全让你一个人占了?
我痴迷看书,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没有当上学生干部,没有参加社团,考研考公务员什么的更是想都没想。
我一心只读圣贤书,很多很多乐趣便被我舍弃掉了。
你和室友们一起出去玩闹,就无法专心看完一篇精彩的小说,现实总会抛给你一个又一个选择。
我们看似正确的目标、奋斗的路线,其实不过是顾此失彼罢了。
人生只要有个大概的方向,确保后路还在,剩下的是随心所欲就好了。当然,随心所欲的前提是思想已经形成,而不是放纵自己的兽性。
思想的来源主要还是通过自己对经典的阅读,实用类的书籍可以读,但传统文学书籍,必须要读。有关读书,以后我会仔细阐述我的想法。
我的老师告诉我,读书可以让一个人成为精神的贵族。
精神贵族的随心所欲才是精彩的人生吧!
所谓的不虚此行与不枉此生,只会让人更加慌乱,更加焦虑而已,心理压力会压抑住我们的本心,让我们活的越来越不如意。
旅行时,我真的手忙脚乱过,到底该做些什么,才能在回忆的时候觉得不虚此行呢?
当时我真的不知道该做些什么。
可等我旅行结束,躺在归途的火车上,听着“咣当咣当”的节奏,在脑海里仔细回忆着这次旅行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
我突然发现,只有经过了,在回忆的时候,才会有这种不虚此行的感觉。
回忆会让我们自然而然地忘记那些不美好,然后产生这种不虚此行的感觉。
人生也如此吧!
到年老回忆的时候,我们只会记得我们做了什么,因为我们没做的事情是太多了,根本就记不过来。
到底该不该读书呢?
没有什么是该做或者不该做的,读书是好的,可是不读,又能怎样呢?
我们村子极其落后,很多老年人一辈子都没读过书,但是晚年依然很快乐,在他们眼里,每顿饭都能吃饱就是最幸福的事情。
没有一条路是重复的。
我们的路我们自己走。
我现在只想着每天能做些我喜欢做的事情,有这一天存在的意义。
生命经不起浪费,所以我要过好现在,让未来稍后再来。
2016.6.25——9.2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