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使“双减”政策落实落细,优化语文课堂读写策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针对我校目前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拟定于10月23日开展“读写共研促成长,精准施练助‘双减’”主题研修活动。
一、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积极的语言实践,积累语言经验,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二、现状及分析
(一)阅读
上学年六年级毕业升学测试,第一个阅读题为课内阅读,第二个阅读题为课外阅读。学生的得分率堪忧。分析原因:
1.做题不灵活,死记硬背:例如:第一个阅读题第2 小题问“完全”、“彻底” 让你体会到了什么:部分学生答这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严谨性, 把说明文中常见的一些词语的理解硬搬到本道题中,从中也反映出学生做题不爱思考只会生搬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才能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平时要注重加强读题、审题的训练,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答
题,耐心检查,认真书写的好习惯。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对个别学生
进行面对面的辅导和教育,培养他们仔细认真的学习习惯,教给学习
方法,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
3.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要重在教规律,教方法,而不是告诉学生某题的正确答案。有针
对性地进行分类练习。在小处把握好学生的解答中的细小语病,在大
处要教活激活学生的思维,要求要严,方法要活,提高学生的答题能
力。
(二)习作
1.试题回放
以“妈妈(爸爸),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作文。注意选取具体事例表达真情实感。要求语句通顺流畅,意思表达清楚明白,不少于 450 字。
2.试题分析
本题切合学生生活实际,旨在引导联系生活实际,表达自己对妈妈或爸爸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这个作文看似简单,但在写作上如果想要紧紧抓住阅读者的心,赢得共鸣,就需要关注到生活中自己母亲或父亲独特的感受,挖掘母爱或父爱的细节,通过多种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3.试卷总览
本次习作总体来说不是很难,但是在批改的过程中却发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更从批改中看出,习作教学仍然是教学的一大弱项,应该引起我们语文老师的重视。
三、思考
叶圣陶先生曾说:“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授之于渔”,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法”可依。阅读教学要从“教课文”向“教语文”转向,把教学重心从文本内容转向文本形式,尤其是学习策略和方法。
赞可夫指出:“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作文教学就是要让孩子们寻找到一种内心的驱动力,让他们感受到需要倾诉,有话可说。
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从第一学段便开始了写话练习,且螺旋式上升地在某些课文后面设计有小练笔。这些,更提醒我们要找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切入点,将阅读教学与小练笔结合起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