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简书写到马上五岁的外孙乐乐,还没群发就收到颇多点赞、祝福与认同。没想到随意道来的孩儿趣事,居然成为敏感话题,也促成我再写一篇的内心欲念。

在养育孩子的认知里,我们一直以为“孩子大了自然就会懂得”,很少去反思“如何才能有助于孩子成长?”记得两年前我们准备回国探亲,心里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女儿们究竟行不行?那时候的预期是三个月内的行不行,哪知新冠疫情这么一折腾,马上就快两年了,结果不是初始的“行不行”,而是比预想好出了很多。每次与女儿女婿聊天,谈到一儿一女就眉飞色舞、没完没了,鲜活生动的故事一个接着一个。女儿性情内敛一向话语不多,也不擅长套话、空话虚张声势,这两年艰难困苦的摸爬滚打,感觉有了质的飞跃。或许她自己并没察觉,只是一味专注于姐弟俩的成长,其实她自己也在成长,成长、成熟得让我和老伴都有点不敢相信。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吗?思来想去还是应了那句中国老话:“当家才知盐米贵,养儿才懂父母恩”。长期被捧着、供着、娇宠着的孩子,哪能识得人间烟火、哪里明白世道艰难、又哪里懂得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姐弟俩为什么这么懂事、这么乖?我们和女儿聊天从来没有上升到理性层面,但透过她的亲身经历,却能带给我们长时间的思考。比如为人父母,要保持与孩子的平等关系,不能居高临下拒人千里之外;不强求姐弟俩样样同一,而是因人而异、因势利导,让他们成为各自最好的自己;弱化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遵循成长规律、以做好普通人为前提,绝不急功近利、奢望出人头地;客观看待孩子身上的长处短板,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力,让孩子知道做任何事,都需要努力才能成功;不过度迁就、宠爱孩子,真正把他们当做家庭中的重要成员,忙不过来的家务活一起做,遇到的困难、麻烦一起担,从小建立起不可或缺的共同责任感;培养姐弟俩的主体意识,在年龄范围内该自己遵守的规则自己遵守、该自己承担的责任自己担当,父母一定要及早退出“包办代替”……

上述归纳基于与女儿女婿多次交流的实例,并非是对成功经验的概括,也难免有主观认知的偏颇,愿意与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也有抛砖引玉的愿望。现在养育一个孩子真的不容易,在孩子成长的路上,也会遭遇不少瓶颈、障碍,唯有不忘初心、智慧陪伴,方能收获“让孩子成为最好自己”的那份快乐、“让身为父母无愧于心”的快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