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进入职场到退休,我们普通人的职场长度在三十多年,大致可以分为三段:
从35岁到45岁的十年,是职业生涯的中期,也是人生的黄金期;
35岁以前是职场生涯的早期,这是为人生奠定基础的时期;
45岁以后是职业生涯的末期,是享受人生或生活更为苦逼的时期。
这只是大致的区分,每个人视情况不同而各有不同:有人早早进入人生的黄金期,也有人很晚才进入职业生涯的末期。
01
在职业生涯早期,最悲催的是没有进取心。
固步自封、不愿尝试、小富即安、苟且过活,这些是没有进取心的典型特征。
年纪轻轻就不思进取,很难说是对自己、对家庭或者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每个人大可不必早早地将自己定型,觉得“我一生别无所求,就这样就行”,是的,你的要求看起来不高,但却不是你想就能实现的,现实会给你答案——时代不容许你忽略它的发展趋势。
年轻人不愁找不到工作,只怕不能踏实地做事。
前几年说年轻人就得买房,这句话有些靠谱,当他需要每月还房贷时,他就有了责任感,责任感是激发他不断进取的良方。
我这一代人,看到年轻人浪费大好时光就觉得可惜(也许他们到了我这个年龄,看那时的年轻人也是这样的想法):多好的年龄,怎么能不学点本事?黑洞洞的未来,难道就真的一点都不害怕吗?
在这个阶段,要不断往上爬。如果不能升职,就跳槽到别的地方。
年轻就不该求安稳;年轻就是跳槽的资本。
我就吃过这方面的亏:我曾从28岁的大好年纪,在一家公司一待就是七年,进去时候是主管,七年之后还是主管。
七年呐,没有升职,有机会也没有轮到我。
而我如同在温水里的青蛙,已经没有斗,后来我意识到危险,加上不信命,挣脱一跳。
哇,世界为之不同。
要我说,在职业生涯早期,在一家公司不要待过三年,特别是在职业生涯早期。
一方面,在三年时间里,你在这家公司的上升通道是否通畅,已经非常清楚了。
另一方面,公司的发展始终跟不上行业或时代的发展。
因此,不断跳槽、越跳越高是人生成长的捷径,意味着你不断融合到新的环境,和更优秀的人做同事,这对你人生的发展大有裨益。
但在一家公司也别少于一年,这一年应该是你好好表现,争取向上的最短时间。待不到一年、太过于频繁的跳槽是你的减分项。
02
刘备在人到中年时,看到身上的赘肉,不禁悲从中来,伤心地说——
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每个人从内心深处都希望能有所成就,但在现实中,英雄往往难有用武之地。
35岁是职场的荣枯线,那是对普通职位而言的,35岁到45岁的十年,是体力和脑力结合最好的十年,是一般公司中坚力量(中层、管理层和最高管理)的最佳年龄。
35岁还不能独当一面或做到中层管理者,这是职场中期的一大悲。
这一时期应当是人生的高光时段,经过十多年的职场摸爬滚打,理应已经成为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
这个年龄段也毫无疑问是公司的核心力量,将逐步接替步入职业生涯末期的更高层,也有能力提携职业生涯早期的年轻人。
但就在最能成就一番事业的时期,很多人却陷入了失业的境地。
从客观而且横向来看,这当然有着大环境方面的深刻影响,谁都没法料到情况会是这样;
但从纵向来看,这是个人在职业生涯早期经历的延续:有些人习惯性地摸鱼;有些人十多年都在打杂,居然步入职业生涯的中期还不能独当一面;有些人则是习惯性地扯皮,并以此为荣。
凡此种种,似乎印证着这样的因果关系:因为在职业生涯早期无进取之心,所以在职业生涯中期无用武之地。
真的,人不该卑微地活着,特别是在这最好的十年。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好了,别再回忆失业前的荣光,那其实是你重现辉煌的基础。
跌倒了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爬不起来。
职业中期的失业非常可怕,通常不会像职业生涯早期那么容易重新就业。
确实,要重新找一个合适的职位不太容易,花费三个月、半年都是正常的,这段职场空窗期够难熬。
重要的是尽快回归职场。
每个人都必须正视现实,才能走出困境。忘掉了你往日的荣光吧——不管以前是什么高层管理者,那都已经是过去了。
用人单位通常不招这个年龄段的人,但也有些公司能慧眼识珠,从中挑出性价比合适的人,因此即便步入职场生涯中期(甚至后期),候选人也并非毫无希望。
记住这道时间红线:千万别让每一次的职场空窗期超过六个月。
六个月之后,重返职场的希望会越来越渺茫。很多人就是在职业生涯中期的失业后,先是错过了六个月,继而错过了一年、两年,成为了刚性失业,再也难回职场了。
每个人都会经历起落,你对失败的态度,决定了你东山再起的时间长度。
谁都可能暂时失业,没什么大不了的。
职业中期的十年说长不长,但对决定重新振作的你来说,时间是足够了。
03
最怕在职业末期无安身之所。
在职业生涯末期,对大多数在早期和中期发展顺利的职场人来说,真的是该享受生活了。
即便还想发光发热,但不可避免地要退居二线了;即使还想往上爬,恐怕已经很难有机会了。
他们有存款,有炫耀的资本,但这是很多进入职业生涯末期的人所不具备的。
在公司正常招聘中,已经很难见到45岁以上的人了。
职场对年过40的人已经不太友好了,何况年过45、年过50?
45岁以后,身体机能下降,折磨人的慢性病会上身,开始显露老态。
职业生涯末期最悲催的,莫过于不断去找地方打零工了,身无长物,没有丝毫竞争力,即使进入一家公司,三两个月就被迫离开,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
毕竟,有些人一辈子都不会长大。
他不会从过往的失败经历中汲取营养,始终活在远古的时代里,观念不能与时俱进,总是被人修理却始终不好用。
换句话说,职业生涯末期无安身之所,这是早期无进取之心、中期无用武之地的必然结果。
他们需要在不断变换的工作场所或岗位上证明自己,从而找到崭新的自己,重新融入现在的生活。
这很难,但别无选择。
这就是人生。
后记
我所在的公司这几年变化很大,工厂战略性的向内地、东南亚转移已经有好几年了,失业看起来就是三两年之后的事情。
但到我这个年龄,真的不想再蹦跶了。
把手头的事情做好就好,等着哪天被公司遣散再说。
遭到遣散,我对重回职场非常悲观,希望到那时候,我可以依靠文字养活自己。
——全文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