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唯力(文章都是八十三岁老父亲每天坚持用微信编写并转发给我,让我帮他编辑图文。父亲这种无私传授国学精神值得您点赞)

《易经》乾卦答问一一
一,"潜龙"两"不“
1,"不易乎世。“易,改变。世,指世俗。
[译文]不受世俗影响,改变初心。
2,”不见是而无闷。"见,被。是,肯定。
[译文]不被重视也不气闷。

二,“见龙“两“可”。
1,"知至至之,可与几也。“与,参与,掌握。几,征兆,苗头。
[译文]知道时机到来全力以赴,可以抓住良好的苗头。
2,"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存义,保持道义。
[译文]知道该终止立即终止,可以保持道义上的分寸。(见好就收,不伤害别人。)

三,”跃龙“两”非”。
1,“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译文]忽上忽下,不能走上邪路。
2,“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译文]忽进忽退,不能离开群众。
四,"飞龙”两"亲"。
1,“本乎天者亲上。“
[译文]境界高的亲近上面的人。
2,“本乎地者亲下“。
[译文]接地气的亲近下面的人。
(找志同道合,境遇相似的人做伙伴)。

五,"亢龙“两“无"。
1,"高而无民”。
[译文]高高在上的人没有民众朋友。
2,"贵而无位。"
[译文]自我尊贵的人,群众心中无地位。
注:”潜龙“至"亢龙”,比喻人生发展不同阶段。孔子答问是讲解不同阶段的奋斗原则和方法。
作者简介:刘唯力 男,1936年5月出生,上海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教授。1983年在山东省聊城师范学院参加全国重点科研项目《汉语大词典》编纂,共编写1186条词条,12万多字,得到编委会的高度评价。1985年7月应聘到湖南省岳阳师专,10月担任岳阳师专学报《云梦学刊》主编,1987年5月在《中国语文天地》发表《平江话端组遗存》。1988年5月在《中国语文》发表《(孙子译注)商榷》。1989年在岳阳师专艺术系、外语系进行教学改革试验,自编《大学语文》教材,在教学中突出实用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经过六年试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上取得经验,初步形成新《大学语文》教学体系。1992年参加省教委《师范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大纲》编写工作。1993年、1994年在岳阳师专中文系、外语系和艺术系举办《公关语言艺术》、《(周易)预测学》、《(周易)美学》等讲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