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早几天某群发布一个链接,上面写着深圳某某教育机构请来的一些教育大咖来讲课。出于一种虚心好学的态度,在规定的时间里规定的网站里规定的填好各类表,然后坐等“名师大拿”来给我辈菜鸟的教育引领。然,在听了只有区区30分钟之后我的眼皮直打架。
在题目标志着《谈论当代语文教育》的演讲中却有20分钟我们的名师居然给我们讲起了如何制作一张数据报表,如何复制黏贴,如何生成链接,又是如何发送给家长,还恬不知耻说这是今后在所有工作中的重要手段。更为搞笑的是在讨论对话框一栏,总躲得教师在那里鼓掌,在那里叫好,在那里直夸名师讲的有道理。在实在看不下去的情况下,我来了一个stop键,出去溜娃了。不是我狂妄自大,是实在听不下去所谓的“名师”顶着名师头衔在这里讲述着我在10年前大二就学过的知识,并且至今都一直在运用的知识,尤其是现在疫情来临之后,我们每天都在有着大量的数据需要上传的知识点。所谓的“名师”拿着不知道是N几年前的知识点来这里趁时间,趁流量。据网站介绍,该名师还是很早就选评上来的。一个很早就选评上来的名师讲着却是我10多年前就会的知识。心中不免有一丝的疑问。谁给他的脸号称自己名师?
尤其是让我对“名师”这两个字考究一下的是前不久四川李镇西老师老师里面的追责随笔。据李镇西老师在文中谈到某某名校长工作室的某某名校长抄袭李镇西老师很多年发表的某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除了改名字,其余的一字不差的挂在自己的名校长工作室网站上还写上大大的原创二字。虽然后来通过交涉,该校长在网站上发表道歉书以致于没有弄得官司出来。这一次更进一步让我对有着“名师”这个头衔的大牌教授有着一分的警惕。
可以这么说,这个时代是创造财富的时代;但也可以这么说这是一个创造名师的时代。从第一名名师的开始,从第一名名校长开始,从第一个名师工作室开始,从第一个名校长工作室开始。我们就在不遗余力地制造名师。上到教育部门颁发的某某名师工作室,下到几伙人团结在一起然后办理一个某某教师工作室。就这样我们的“名师”成了流水线上的工业产品:按照某一个标准,某一套数据,量一量,卡一卡,几十、几百,甚至是成千上万的名师就成批量地走下了流水线。走进我们的校园,走进讲坛然后夸夸其谈的天南海北侃一通。
那些在教育论坛上号称的“名师”是怎么炼成的?无非是讲课比赛的等次,教学成绩的优劣,再加上那个拿来擦屁股还碍手的论文、课题等等叠加起来的。尤其是佛山和厦门这两个地方最喜欢搞全国千人大课。在开赛前把几个有头有脸的评委请来好好的招待一番在加上不惜全省之力,放弃别的孩子学业而炮制之下。于是明天最次的选手也准能捧回一个优秀奖。本来教育界开展千人课大赛是利于学术界的沟通交流,但是现在却似乎成了一种动物园一样。那些课从老一辈精心准备的到现在万人雕琢的过分修饰,其表演性过强、脱离现实的花拳绣腿,无不让有一些老师对课赛的现实意义抱有怀疑的态度。
面对新产生的“名师”较而言之的相对老一辈的名师。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有着自己的教育智慧。无论是从叶澜教授、李泽厚教授、周国平教授还是到最近前不久去世创造五步教学法得于永正教授,他们的教学生涯中无不体现着名师的教育思想和智慧。
“名师”这个词对于现在来说这不仅仅是名利双收的好头衔,还是一种装逼的好神器。好了写到这里不写了,我要赶紧去弄一个名师头衔来。呵呵呵
2020年4月18号吉安文海酒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