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师之远——谈名师的成长

师之远——谈名师的成长

作者: 刘六点 | 来源:发表于2019-10-21 20:48 被阅读0次

    金秋十月,举国欢腾,共同庆祝祖国70华诞。在这激动、欢快的时刻,我们走进了如诗如画的首都师大,用心聆听了郭海燕教授、乔瑞敬老师的学术引领,认真学习了王彩霞科长关于名师成长方向的讲座,思绪难平。名师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写下文字,以求共勉--题记

         

          什么是远?是沧浪万顷,是飞鸟决眦;

          什么是远?是山长水阔,是天涯海角;

          什么是远?是一条泥泞的路,伴着坎坷、泥沼,通往梦想……

          一首歌曲《远》,是安阳一中1996级毕业生阿言(原名张蓬)写给老师黄艳的歌,优美的旋律表达了他在黄艳老师的引领下,克服困难、实现梦想、走向远方的感激之情,以及长长分离后的思念之情。

          作为基础教育“领头雁”的名师,是教育教学的精英,其远又是什么?

          名师应立足当下,做一个明白之师。就是要对自我、学生、学科、教育,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与定位。

          古希腊神庙的石碑上,镌刻着:“认识你自己”的名言,表达出人类最初的愿望和渴求。名师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一定要做到实至名归,决不能徒有虚名,成为一种攫取名利的护身符。我们既要做到点燃自我,为人师表,又要辐射引领,带领青年同仁一路成长。 

          应走近学生的心灵。学生是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情感、有个性的人,他们用最纯洁、干净的目光,给了我们心灵的“第二次”拯救,让我们远离狭隘、自负、麻木……作为老师,我们应尊重他们个体差异,带着他们走向知识,走向能力,重新构建生命格局。

          要有扎实学识,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刻板,甚至是吹毛求疵,但不能原谅他的不学无术。我们不仅要形成所教教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理论体系,还要触摸本学科最新的学术前沿。

          教育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唤醒灵魂的塑造。我们应成为学生锤炼品格、学习知识、创新思维、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守望教育,发现美丽,让学生生命花开。

          名师应面向未来,做一个天地之师。名师一定要视野开阔,着眼未来,拥有家国情怀和精神文化。

          人生中三种关系,即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我们要正确面对所拥有的名与利,尊重客观规律和事实,珍惜当下,不自欺欺人。在与人相处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他人,在有荒草的地方播种鲜花,在有怨恨的地方播种仁爱,在有黑暗的地方播种光明,在有伤悲的地方播种喜乐,赢得广阔天地。在与自我之间,学会与心灵的对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多一些从容,少一点抱怨,常怀热血、赤心在胸、泪盈眼眶;初心无违,在纷繁人生中保持真我;志当凌云,家国天下,此心不堕。

          人生有四种境界,即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境界缺乏自觉性,功利境界太庸俗,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月上柳梢,我们独自奋战到人去楼空;熠耀宵行,办公室那盏长明灯是我们给予学生最温暖的守护;数载春风,化育兰蕙无穷数;桃李满园,芬芳四溢雪满头。也许这就是我们最应具有的生动写照。

          名师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育教学中,寻找着自己内心的宁静与奋发的激情,注入自己新的思想与灵魂,不简单模仿别人,也不重复“昨天”的自己,用思想点亮思想,用习惯影响习惯,用优秀影响优秀。

          “深耕”自己的课堂教学,寻找教育中“神秘的关节缝”,实现由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素养到教育智慧、教育魔力、教育魅力的升华与超越。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平静地欣赏“差异”的美丽;学生的兴趣、关注、理解、问题、疑惑等都是课堂教学的生长点,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去想象、去思考、去释放、去发现美;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给予关爱,在最需要的地方给予支持。那样,理想、希望、意志的翅膀就会慢慢地展开,年轻的生命就会跑出风一样的速度,跳跃的青春就会触摸新的高度。

          名师需要坚持、等待、执着……

          什么是名师之远?期待您书写出自己的答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师之远——谈名师的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ayx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