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113--《活着有多久》-关于死亡的科学与哲学

读书笔记113--《活着有多久》-关于死亡的科学与哲学

作者: 梦中石 | 来源:发表于2020-12-18 08:16 被阅读0次

    打卡113(三月第一周)

                      读书笔记113--《活着有多久》-关于死亡的科学与哲学

                                                                                                             2019年12月22日第一次阅读

                                                                                                                                        可读性70分

                                                                                                      理查德·贝利沃 / 丹尼斯·金格拉斯

           不知死、焉知生。两个加拿大人用这本12万字的书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物理课。对,你没看错,这本书在哲学部分涉猎不多,而对于生物学却可以给大家做全面的科普。白紫阳的翻译也颇有可圈可点之处,给这种科普类的书籍,加上了文学的甜点,译文中多见的“双的句”等瑕疵极少,“溘然长逝”等的翻译更是点睛之笔,“三联出品、必属精品”名不虚传。

    ‍‍‍       两位笔者‍‍议论了多种多样死亡的方式,从疫病到毒药、从暴力到意外、从尸斑到八梯队的溶解大军,‍‍其实他们只想告诉我们一句话——理解死亡,用心生活。‍

    ‍       在东方,谈论死亡是忌讳,但开放的去谈论死亡,我们才能了解它到底是什么,‍‍才能理解它为什么无可逃避,‍‍从而激发我们的勇气。淡然地逼近那个窥视着‍‍我们所有生灵的终极挑战,‍‍使我们能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珍惜每一分一秒,‍‍回味每一点一滴,‍‍理解死亡、用心生活,也就是‍‍这本书所要带给读者们的主旨了。

           全书共计11章,因为科普读物的原因,逻辑性不强,我将其整理成怎么会死亡?怎么去死亡?怎么不死亡三个板块,向大家描绘下这个世界最大的奇迹——我们自己。

          一、怎么会死亡?

     ‍       如果我们把地球生命存在历史的40亿年时间,‍‍浓缩在一年365天的时段中。那么由1月1日开始,‍‍单细胞生物是地球上的唯一居民,‍‍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11月6日‍‍第一批无脊椎动物出现,‍‍再到11月20日原始植物形态加入其中,‍‍11月24日鱼类出现,‍‍11月29日昆虫出现,‍‍直到12月25日初级哺乳动物才诞生。‍‍那么说我们原始人类,他们出现于12月31日,新年钟声前30分钟而已。笔者的类比写法让人印象深刻,值得学习。(标注1)

     ‍      肠道上皮细胞平均寿命5天、‍‍红血球细胞平均寿命120天、‍‍神经元细胞平均寿命60年以上。‍人的一生中不断发生的一长串这种小死亡,‍‍终会‍‍或早或晚达到一个无法挽回的临界点,‍‍结果就是重要器官的功能丧失越来越严重,直到最终生命体的死亡。‍‍归根到底,如果说我们有一天会死去,‍‍那其实是因为我们每一天都要死去一点点。

           世界卫生组织(WHO)已经整理索引了13,600种能够影响整个‍‍人体生理系统的疾病。‍公路交通事故每年在全球造成120万人死亡。

     ‍      死亡显然不是人类独有的命运,所有的生命不管是植物、昆虫、鱼类、鸟类‍‍或更复杂的动物,都存在该物种独有的诞生、成长‍‍乃至死亡的节律。‍‍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造成任何生命体生命终结的细胞和分子现象,‍‍都和造成人类死亡的情形是完全一样的。‍‍我们的死亡并不是一种反常现象,‍‍也并不是强加在人类身上的不公平命运,‍‍而是生命存在的唯一合乎逻辑的结局。‍‍然而,‍‍我们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以及死亡的不可避免,‍‍我们使用大脑的机能来反思生命和死亡的意义,‍‍正是这种力量使我们成为了主宰的地球的优势物种。‍

          二、怎么去死亡?

            哲学就是了生死‍‍。米歇尔•德•蒙田

    ‍       目前只有在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允许在‍‍罹患不治之症的病患中启动安乐死。‍‍引致死亡的方式往往始于向病人静脉注射硫喷妥钠镇静剂。‍‍一旦病人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则注入一种强大的肌肉松弛剂——泮库溴铵,‍‍终止其呼吸运动以致其死亡,‍‍在荷兰有6%到10%的身患绝症病人,‍‍选择通过这种方式死去‍。

    ‍ ‍‍      安乐死和辅助自杀要‍‍加以区别,‍‍后者的做法虽然有医生处方开出致命药物,‍‍甚至会对病人提供有关用药过程的建议,‍‍但最终给出致命剂量,是患者本人自主操作的结果,‍‍实施过程无医疗协助。

    ‍       辅助自杀在瑞士以及美国西部的‍‍俄勒冈、华盛顿‍‍以及蒙大拿三州都是合法的。例如在俄勒冈州,‍‍申请处方致命药品的患者必须是年满18岁,‍‍身患不治之症,仅剩余6个月以下生命,‍‍拥有清晰的表达能力,‍‍且对医师明确申明其希望‍‍终止生命的决定。‍‍医生则可以开具致命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司巴比妥钠,‍‍这两种巴比妥类药物是强有力的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口服其中一种药物并被机体吸收后数分钟,‍‍患者将陷入深度昏迷的状态,‍‍随后带来的呼吸功能麻痹一般在30分钟内,‍‍即可导致死亡。‍

           记得之前台湾一位身患绝症的名嘴,花了大概20万人民币在瑞士进行了安乐死,而在东方,想有尊严而恬静的死去,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       日本人的切腹自杀是个残酷的方式,用短刀从腹部从一侧切向另一侧。切腹这种形式的自杀需要一个助手在旁,‍‍叫做介错人,‍‍此人通常是死者的好友,在切开腹部的此时此刻,‍‍用其长刀迅速将死者的头颅割下,‍‍以便了断其痛苦。‍

           三、怎么不死亡?

     ‍        “然后,‍‍在你做完这些之后,你将死去,‍‍然后在那重生之日你也将重生‍‍。”古兰经‍‍第23章:《信仰者。》‍‍第15句。‍

     ‍      现在已知的人类,‍‍最长绝对寿命记录由法国人雅娜•卡尔芒保持,‍‍他在令人肃然起敬的122岁又164天高龄溘然长逝,‍‍卡尔芒太太‍‍在100岁那年,‍‍还在骑自行车出行,‍‍直到死前的一个月,仍然保持着非常健康的状态。‍

    ‍       限制热量摄入,‍‍必然会带来体重的下降,‍‍不过其积极效应远不止维持健康的体重。‍‍削减卡路里对生命质量和寿命长度的显著改善,‍‍很有可能与自由基产生量的减少有关。事实上,减少食物摄入会使得‍‍线粒体尽量减少对于氧的使用,‍‍并提高ATP中能量转化的效率。这两种情况的最终结果,‍‍就会表现为更少的释放自由基‍‍,而自由基‍‍被认为是人类衰老的‍‍诱因之一。‍

           我们并不惧怕死亡。‍‍令我惊惧的是死亡的一步步逼近。‍‍奥斯卡•王尔德

    ‍       当然在现代社会中,我们也有这不小的进展,例如,红酒中‍‍富含白藜芦醇‍‍就可以活化着某种‍些种类的乙酰化酶,‍‍极大程度的延长某种简单生命体(如酵母、‍‍蠕虫甚至某些鱼类)的寿命。‍

    ‍       当我们认识到维持生存所需要,如此繁复脆弱的过程,以及生命发展到我们所见的这个阶段,‍‍需要跨过的无穷无尽的障碍。我们只能惊叹自己竟有机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死亡并不是反常的事件或是荒谬的来源,‍‍正相反,‍‍有机会活着才是一个奇迹。

    ‍       在宇宙形成以来的几乎全部时期,我们都不曾存在,‍‍而再过几十年我们也会‍‍再次消失,‍‍如地球上的任何生命一样,‍‍但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很多特殊的临时条件因缘际会的凑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这就‍‍是我们所拥有的这个,从未在过去出现过,也永远不会在未来再次出现的生命!‍‍与其时刻笼罩在对死亡的恐惧中,‍‍不如好好的利用在地球上的短短一生,‍‍欢度生命中难得的每一天,‍‍庆祝我们能有机会参与到这场难以想象的历程中来,‍‍尽管最终‍‍必然会终结于死亡,但生命绝对是一场伟大的经历。

           贺拉斯说: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来过;伊壁鸠鲁讲:学会死亡是件高贵的事情;庄子说:生亦何欢,死亦何惧;文天祥讲:人生至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毛泽东说: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但他们其实说的都是让我们,面对生死,紧握幸福,就像圣奥古斯丁讲的——‍幸福就是无休止的渴望自己所拥有的东西。

                                                                                                                       2020年1月30日星期四

                                                                                                                                                   徐州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113--《活着有多久》-关于死亡的科学与哲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fpa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