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家长问我:“杉杉老师,我家孩子都两岁了,还不怎么说话,怎么办呀?家里人都比较着急。感觉办法都试过了,好像也没什么效果。”不知道是否也有家长有这样的关于宝宝开口说话晚的困惑。今天不妨咱们就来讨论一下关于宝宝早期语言发展的那些事。
您了解孩子早期语言发展的发展次序吗?
虽然孩子语言发展速度存在个体差异性,但是就全人类语言发展的特点来说,孩子的早期语言发展都会遵循一个普遍存在的发展次序。只有当家长对该发展的次序有所了解了,才能更好地对孩子的早期语言发展进行判断并进行科学的引导。
首先我们要搞懂一个问题,孩子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行语言学习的?两个月的时候?还是三个月的时候?其实呀,孩子的语言发展在他们还未出生时就已通过大脑的组织和倾听开始了。当他们出生后,新生儿便对声音表现出习惯化。虽然如此,但是他们仍对说话的声音,尤其是妈妈的语音抱有极大的乐趣。妈妈们此时不妨多用高声调,简单且重复的言语和宝宝们说话。以此来让宝宝听到更多的语言,要知道这对他们后期的语言发展非常有帮助。
具体关于宝宝们语言发展的次序,我们可以参考以下几点:
新生儿:反射性沟通--------啼哭、表情、动作
2个月:发出一定范围的有意义的声音-----------咕咕声、笑声、烦躁
3-6个月:发出更多新的声音--------如尖叫、嚎叫、轻哼
6-10个月: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比如言语的声调。正常的婴儿可以用姿势与人沟通
12个月:说出第一个可以听出是来自母语的词语
13-18个月:掌握词汇50个左右
18个月:出现命名激增----可以以每天学习三个新词甚至更多词的速度不断进步
21个月:尝试说双词句
24个月:尝试说多词句
那了解了这些之后家长究竟可以做些什么呐!
咱们往下看。
世界上目前有三大语言学习理论,他们分别建立在三大经典理论基础之上。这三大经典理论分别为行为主义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和进化心理学理论。鉴于语言习得过程之复杂,拿其中任何一种理论都不能很好地解释早期语言习得的全部过程。因此后来有学者将其三者综合起来运用以此产生了一个混合理论。混合理论就是根据不同的理论的内容将其应用于解释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不同方面。由此混合理论最为现代人所接受。我们可以先来看一下适用于最为年幼的儿童群体(12个月甚至更早10个月以前)的语言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理论。
行为主义理论的主要思想是所有学习都是通过联结和强化一步一步习得的。就如巴普洛夫的经典实验里的狗一样,听到铃声后为什么会自动留下口水,那是因为通过不断的重复,使得狗在铃声和肉骨头之间建立了联系。所以当它听到铃声时,就会想起肉骨头,由此留下了口水。最为年幼的孩子们学习语言也是一样,对于10个月以前的孩子来说,他们多受知觉的驱使,由此他们会把客体与所听到的词联系起来。比如说当孩子发出“妈-妈-妈-妈”的声音时,妈妈闻声出现,可能会亲切地抱起宝宝,拍一拍他,安抚他,又或是模仿宝宝的声音与之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每次妈妈的及时出现都会对这样的联系进行强化,而“妈-妈”的声音则会逐渐与婴儿想要得到的东西或感觉建立联系。长此以往,一旦宝宝想要再次得到关注或需要被安抚时,他就会条件反射地发出“妈—妈”的声音。所以通过此理论,家长前期需要多用面向儿童的语言(高声调、简单、重复的言语)和婴儿进行语言上的输入,并积极地对婴儿做出反应以做出及时的强化。
行为主义学者发现,儿童早期听到的语言的多少会影响后期儿童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大部分口语能力强的孩子在他们的婴儿期都会受到来自父母非常认真的语言教育,比如读书、倾听、唱歌、解释、做出反应等等。在美国的一项研究中,同样为9个月大的孩子的母亲,虽都都来自中产阶级(可控的文化、经济地位),对于孩子的咿呀语,十分钟内,一位妈妈从未模仿,而另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咿呀语模仿了21次。在妈妈对事情进行描述和解释时(例如:这是一个红色的球,球),一位妈妈解释了4次,而另一位妈妈解释了33次。研究发现,一位妈妈在宝宝9个月时对其做出的反应可以预测该宝宝在17个月时的语言发展情况。(但这并不表示9个月之前的时期不重要)一些口语能力很好的婴儿并不是得益于天生的基因,而是得益于早期父母与他频繁的互动与交流,只有父母的参与,才能让婴儿学到东西。
对于12-24个月的宝宝,我们可以来看一下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人作为社会生物,天生就有想要交流和沟通的欲望。这种社会性驱动会促使孩子想要去了解身边的事物和人,他们可以在探索中完成对语言的学习。更有研究表明,成人亲自教孩子词汇的教学效果要比孩子看教学视频进行学习的效果好的多,这说明语言的习得不是与人无关的事情相反它是个人化和社会化的。由此来看,在这一阶段,家长不妨多带孩子走动走动,为其提供一个安全的、舒适的社交环境,鼓励孩子的社会互动,以此来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
第三种理论是进化心理学。它的主要观点是婴儿作为一个主动的、热切的学习者本身就有一个语言获得装置,这个装置可以自发地帮助婴儿去进行语言的学习。父母对孩子所做的语言的输入和反应与孩子后期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是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等孩子神经发育成熟,控制舌头、下颚的精细动作发育成熟,自然地孩子就可以学会说话。这个观点有道理,它说明了在正常情况下,无人为“教育和引导”的孩子,其语言也可自然发育。家长在孩子整个语言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多赞扬、及时赞扬孩子与生俱来的能力。但是这个理论并不能否定前期家长对孩子整个婴儿期语言发展进行“干涉”的重要性。
更多详细内容请参考图书《0-12岁儿童心理学》凯斯林*斯塔森*伯格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