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意象分解心理咨询与治疗包括六个基本步骤:
一、来访问题分析
对来访的问题做一个分析,找到更深层的原因。
二、来访问题具体化
找到造成来访心理问题的“直接责任人”,即问题子人格;“间接责任人”,即不直接造成来访问题的子人格,但参与到其中,比如挑唆“直接责任人”;及“直接责任人”与“间接责任人”的关系模式。这里有两个子人格之间的关系,也有群落组织结构(情结的象征)。这里利用到了子人格的识别技巧。
三、来访心理训练设计
用意象对话技术,调节改变子人格(需要用到子人格的识别、替换、调节、演变技巧)。
四、来访心理训练的循环改进
根据来访的反馈来不断改进来访心理训练,达到更好心理调节效果。
五、逐个交替解决来访问题
如果来访心理问题较多,可选择一个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个问题改善后在转换到别的问题。 但彻底解决一个心理问题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心理问题是相互关联的,所以要来来回回解决各个问题。
六、效果评估、暂停调节
评估治疗效果,如果问题改善皆可以停止咨询。心理问题是不可能彻底解决,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心理问题,所以只要有问题有改善,就可以停止心理咨询。
这些步骤是一个指导性的框架,不必严格遵循,相反要在实践中随机应变,目标是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而不是机械地去按步骤走。整个过程需要灵活应用子人格的识别、替换、调节、演变技巧。
此外, 从这些步骤可以看出,找到问题子人格是调节和治疗的关键,所谓有的放矢。所以接下来的四章(从第十八到二十一章)都是对典型问题子人格的解析,有点像“病症学”。
昆明西山步道夜景PS:今天是培训的第一天,早上、下午、晚上都有课。我的打算是第二天早起,一早复盘头一天的内容,日更。这样既可以用日更做一个驱力,也可以完成日更,一石二鸟。
这篇文章是之前预习时写好的最后一篇。
昨天住到昆明西山脚下的一客栈,在一个龙岗杨村的村庄里,离培训上课的禅寺,走村子后面的山路步行一刻钟的样子,走景区的步道要46分钟,但山路狭窄,没有灯光,晚上走的话,有点吓人。昨晚山路和步道都走了一下,决定还是走山路。
客栈不提供早餐饮食,吃饭要到饭馆,村子有两家,或者叫外卖,但选择很少。
当地饮食口味比较重,吃了很渴想吃水果,也很想吃清淡的食物。最不习惯的是没有水果外卖。2公里外有小超市,13公里外才有水果店。生活不方便。
昨天在天猫次日达卖了水果和面包,但显示要后天到。
刚来不习惯,估计过两天不适感就会消失。
网友评论